时间:2021-5-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酒泉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域辽阔,土地面积约占全省的40%,是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大量的秸秆柴草堆放在房前屋后,极易引发“火烧连营”事故。据统计,—年,全市农村火灾占总数的70%以上。农村防火既是全市消防的重点、难点和弱点,也是取得消防突破的“结点”和“关键点”。“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把火烧到解放前”。这是对农村消防工作的真实写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受限于道路交通条件等因素,消防员可能难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譬如,距离肃州区鼓楼消防站最远的行政乡镇——清水镇约65.2公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赶到现场至少需要1.5小时。为切实提高农村火灾防控能力,积极推动农村消防事业可持续发展,酒泉消防救援支队始终坚持以完善农村消防工作建设基础为原则,结合当前开展的春季火灾防控工作为契机,广开思路,加强对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和创新,倾力浇铸农村防火安全基石。

完善农村日常工作基础

实现农村消防工作新跨越

近年来,酒泉支队不断完善农村消防组织建设,确保基层消防建设有人抓、有人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市乡镇领导组织和消防安全保卫制度,配备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结合农村消防工作开展实际,支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并切实加强对秸秆、柴草及电线等易致火灾部位的管理和治理,针对农村建筑火灾危险性大、耐火等级低等特点,还有计划地实施改造,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同时,积极联动乡镇派出所民警,深入农民地区广泛宣传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提高农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完善农村队伍建设基础

保障农村应急处突战斗力

支队积极协助乡政府建立起地方专职、乡镇企事业自办及村办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义务消防组织,构筑一个以派出所为依托、以村委会为纽带、以消防安全协管员为骨干、以村民家庭为单元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定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同时,还不断加强队伍技能训练,积极争取经费,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使其承担起防火检查、防火宣传教育和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能。支队还积极组织消防网格员进村入户的开展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指导开展相应的灭火演练,提高消防队伍灭火攻坚实战水平,有效保障农村消防安全。

完善农村装备建设基础

提升农村灭火救援攻坚力

针对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消防灭火执勤、抢险救援任务日益繁重,警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支队积极与政府沟通协调,帮助各乡镇在已建成多种消防队伍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组建数量,不断提升农村火灾的扑救力量,满足初期火灾的扑救需要。同时,支队还大力发展群众义务消防队、民间志愿消防队伍,并由乡镇政府为其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提供资金、场地和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配置与其任务相适应的装备和个人安全防护器材,并逐步建立健全联动、联战、联训的指挥作战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和责任区域,制定联合行动方案和灭火救援预案、作战计划和卡片,定期组织拉动演练,确保队伍能快速准确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完善农村执法监督基础

筑牢农村消防安全防火墙

农村的消防监督工作主要依靠基层派出所,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是新农村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队积极联系派出所充分发挥基层公安派出所分布较广、熟悉民情、深入群众的优势是抓好农村消防工作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逐级落实消防监督管理责任,把派出所指导纳入执法考评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强化辖区乡镇企事业单位、各类场所和村民住宅区的消防监督检查,加强对重大节日和团体活动当中的防火工作。

完善农村宣传教育基础

深化群众消防安全认知度

针对农村防火措施不足,村民防火意识不强的特点,支队以贴近农村实际的消防宣传形式进行宣传,从村民消防意识塑造上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贴近民众生活的消防知识进农村、进乡镇活动。还结合农村生产、生活习俗和民众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实际,将消防知识融入到民众生产、生活中,走入寻常百姓家。依托市电视台、广播电台、乡村大喇叭、消防官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