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记忆

曾经大街上那些习以为常的画面

熟悉的地方

想念的味道

如今何在

会不会再也看不到

记忆

消失的行当

1、剃头匠

不同于现在让人吐槽不断的花哨理发店,曾经的剃头匠对比起来是那么朴实。十指运动,左右配合,工具轮番上阵,上下兼顾、协作,不一会就面目一新。

2、弹棉花

总觉得说起弹棉花是件很暴露年龄的事情,但它着实存在于不少人的回忆中。小时候奶奶家每年都要做被褥,于是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不知道是弦响还是真的存在,小编的记忆中,弹棉花似乎还有首歌存在,只不过想不起来了。

3、磨刀、磨剪子

“磨刀、磨剪子料……,午睡时,长长的吆喝声似乎总会或近或远的响起。随着老人的砂轮一圈圈转动,刀剪逐渐锋芒毕现,可这些手艺人又去哪了?

4、修鞋补雨伞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曾经很方便就能修补的东西,如今可能只有朝阳商贸城的道道里还有。于是当伞鞋坏掉,只能干脆扔掉。

消失的叫卖声

5、擦皮鞋

小时候总觉得擦皮鞋的箱子很神奇,不知道是谁设计的,小小的木头箱子可以坐可以踩脚可以放那么多工具。于是当屋里老头擦鞋子时,总会无比羡慕的看着熟练的动作,皮鞋变得干净亮堂,产生想尝试的念头。

可惜现在这些身影已经很难见到了,就连当年每个高台小孩都会模仿的“擦孩(鞋)料……”的叫卖声,也都听不见了。

消失的物品

1、针线框框

针线框框,此物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吸纳箱”,很多老人都放在炕头上,放置杂物,农村老人做针线活,此物必不可少。

2、犁

耕地的犁,前面是驴,不过这个我都没见过。倒是见过另外一个比较凶残的农具,曾经风行整个农村……

3、锥子

老年人纳鞋底专用的“锥子”。

消失的味道

1、炸油糕

金黄的油糕,里嫩外脆,软粘滑润,香甜适口,每每想起,都让人馋得直流口水,不过现在在酒泉还能吃到。

2、炸苞米花儿

还记得小的时候,捂住耳朵站得远远的却满含希望的看着转动炉子的炸苞米花儿的叔叔,只等待那“砰”的一声,虽然有准备还是会被吓的一跳。

但当锁在闷罐子里的那点粮食,瞬间爆成了偌大一堆苞米花儿,现在想起那记忆中的味道,比现在电影院的爆米花香甜得多。

3、老式灶台

很多农村如今依然在使用,这种灶台大部分是烧柴的,最左边的是风箱,专门用来催火。

4、轱辘碾子

轱辘碾子,会宁、定西不少缺水的农村,依然在用,取水的地方叫做“井”或者“窖”。旧时农村常用来碾谷物,如今在影视剧中很常见。

5、棉花糖

曾经路边的棉花糖,在小孩子看来就如同魔术一般。一根签子转啊转的,再加上一点颜色,云朵啊花啊各种形状就这样出现,都舍不得下嘴。

6、木制盘子

木制盘子,以前农村红白喜事离不开它,现在多用那种不锈钢的盘子。

7、簸箕

簸箕又叫筛子,这个比较常见。

8、饭盒子

那时候外卖很少,而且经济条件也差,不管是上班还是上学,都会用这样的饭盒带饭。没有保温功能,连热饭的地方也没有,直接打开就开吃。也有大食堂统一蒸出来的,上面都会刻着自己的名字。

消失的感情

1、邻里情

小时候邻里之间犹如亲人,相互串门,有好吃的也会想着端一碗给邻居尝一尝……

现在我们同住在一层,每天见面,却从来不知道对方姓什么……

2、热情

小时候写完作业,爱去邻居家看电视,人很多,却不觉得拥挤和嫌弃。

现在人手一部手机,走到哪儿电视播放到哪,人虽在一起,却是各看各的……

3、专情

小时候我们的衣服永远只有几个色,甚至还穿着哥哥姐姐剩下的衣服,可是每件新衣都像宝贝……

现在的衣服五颜六色,款式各异,可我们还是觉得自己衣服不够穿……

4、爱情

爷爷娶奶奶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时,只用了半头牛;那会结婚,领一本结婚证,亲朋好友热闹一下就OK了!

现在结婚。没房,没车,没存款,结婚真的很难!

记忆

越来越多的高楼,越来越发达的科技,让好多老物件都变得弥足珍贵。虽然有部分被保护了起来,但消失的总比存在的多,也许今天拍到了,就会成为明天的历史。

信息来源:酒泉热线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中科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