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60年

开创我国航天史上20多个第一

助推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从发射第一颗东风导弹到发射首枚远程火箭,从放飞东方红一号卫星到放飞神舟飞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60年来,几代人扎根大漠艰辛创业、自主创新集智攻关,开创了我国航天史上20多个第一,助推中国航天迈上新高度。

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60岁生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心拥有我国最早的航天发射场和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据中心领导介绍,自年10月20日成立以来,中心先后执行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将颗卫星、11艘飞船、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据介绍,这个中心近年来紧盯科技前沿开展技术攻关,航天发射能力实现新跃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发射了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首颗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等,所执行的47次航天发射任务“发发成功、次次圆满”。

按照计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今年将创造年执行20次以上航天发射任务的新纪录。中心领导说:“我们将赓续中心的精神文化特质,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努力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中心。”

本文刊于年10月21日《解放军报》

01版

《筑梦太空》

多枚火箭,11艘飞船从这里腾飞,近期央视科教频道开播的6集纪录片《筑梦太空》,揭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非凡60年。

自年建场以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走过了六十年辉煌历程。从第一枚国产导弹升空,到两弹结合震惊世界;从第一颗东方红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千年梦圆;从我国第一个综合性试验靶场,到今天高密度航天发射的理想圣地。一代代航天人扎根戈壁大漠,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融进一次次腾飞的烈焰;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浇筑起一座座航天丰碑。

举步维艰

年,党中央、毛主席果断作出建立和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英明决策。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导弹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甚至没有几个人见过导弹,研制、发射导弹技术更是一片空白。

凭借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建设大军住帐篷、睡地窝、饮苦水、吃干菜,顶风冒沙,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着艰苦抗争。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青山头这片蛮荒之地,他们依靠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和滚烫的热血,用最原始的工具,进行着最尖端的武器试验设施建设。

两年零六个月之后,中国第一个陆上综合导弹试验靶场,在茫茫大漠深处拔地而起。而由于当时的特殊背景和严格的保密制度,他们的牺牲和他们的名字一起,悄然隐入了历史厚重的帷幕。

砺剑东风

在东风航天城的飞天湖畔,一枚绿色的导弹倚天而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一段神秘的历史,这枚导弹就是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史上著名的东风二号。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点火升空,精确命中公里外的目标,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在一次导弹测试过程中,操作手王长山发现了一根不足五毫米的小白毛。对于这根不仔细看肉眼根本看不出来的小白毛,王长山丝毫不敢大意。后来,王长山找了一根猪鬃,花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把接口处的小白毛挑了出来,这让前来检查工作的钱学森非常赞叹,并把这根小白毛要了去,带回北京,给大家讲“小白毛”的故事。

这个当年测试中的小插曲被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这种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也被一代又一代东风航天人继承和发扬,成为今天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利刃在手

年9月3日,一场规模空前的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在参阅队伍中,远程运载火箭格外引人注目。

上世纪60年代,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不久,技术人员便开始了远程运载火箭的研制。远程运载火箭是一种全新的导弹,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为了更好地掌握导弹测试的原理和技术,测试人员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工具包、转接盒子都是自己做的;用木头做成惯性平台的模型,来给战士们教学,讲解哪个是陀螺,哪个是加速表等等。

时隔很多年,这些为远程运载火箭立下功劳的土工具、土模型都安静地躺在酒泉基地展览馆里,成为了那段火热岁月最真切的见证。

拓疆天宇

年4月24日,一声“点火”口令响彻发射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夜色中缓缓升起,向着神秘的太空飞驰而去。伴随着《东方红》的旋律,我国正式成为世界第5个独立掌握卫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到年1月19日,长征十一号火箭将四颗小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了整整一百次航天发射。截至现在,将实践、墨子、悟空等颗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

年,经国务院研究决定,将4月24日这一天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神舟问天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每年,有数十万游客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一睹这座举世闻名的发射场风采,探寻中国人迈向太空的神秘足迹。

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万众瞩目中冉冉升空。16日,杨利伟结束了二十一小时的太空之旅,顺利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也让大漠深处的东风航天城成了举世瞩目的地方。

逐梦天宫

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两天后,与天宫一号进行了首次自动交会对接。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天宫一号又分别与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行了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为中国建立空间实验室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综合试验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一支年轻的航天发射队伍已逐渐走向成熟。

新时代,新征程,新一代的东风航天人,必将沿着先辈的足迹,在筑梦太空的征程上,不断创新突破,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关链接

点赞|酒泉震撼、文昌奋起,我为中国航天点赞!

视频

航拍我国第一个卫星发射中心

军报记者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