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酒泉市公安局肃州分局东城关派出所民警康丽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国家表彰。 作为一名从警25年的基层民警,当步入人民大会堂领奖的那一刻,康丽的心中有着太多的感动。她说:“‘全国先进工作者’不仅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责任和担当。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四个‘好’,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身处酒泉公安这个‘好’集体,遇到了一帮‘好’战友,也拥有社区警务这一个‘好’平台。” 在琐碎的工作中坚守从警初心 年5月,从甘肃省工商行政管理学校毕业的康丽,本该去工商局工作,却因对警察事业的向往选择从警。20多年间,康丽一直在派出所工作,只干过户籍民警和社区民警。社区群众对她而言就像家人,她也深深爱着社区这片“责任田”。 社区工作琐碎,小到化解邻里纠纷、帮助居民疏通下水道,大到参与治安防控、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刚工作时,康丽因缺乏经验,没少吃“闭门羹”。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和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加之家庭生活带来的压力,有一段时间,康丽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否适合社区警务这份工作。 一次,康丽在入户采集信息时被不理解的居民指责谩骂,她感到委屈无助,回到办公室偷偷生闷气。这时,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爱民模范”晁亚玲来到她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工作不顺利时,要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到位?是不是考虑不周全?是不是方法不正确?做社区警务工作,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做事最为根本,坚持坚守、用心用力最为重要。你还年轻,前面的路还很长,不能因为一点点挫折,就忘记当初为何选择当警察。”一番话打开了她的心结,也坚定了她扎根一线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从那以后,康丽改变工作方法,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思想,多跑多问,勤学勤记,逐渐摸清辖区场所、单位基本信息,掌握辖区居民基本情况,搭建起了警民和谐的“连心桥”,推进辖区“一标三实”、治安防范等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 肃州区汉唐街南社区有多户多常住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50多名重点人员,人员复杂且老年人居多。康丽坚持每天发放张警民连心卡,“分内的事立即解决、分外的事帮忙联系”。 辖区70多岁的赵大爷,从一名推销员手中买了元的甲壳素保健品,吃了3天后卧床不起,情急之下,他拿起警民联心卡拨通了康丽的电话。康丽经过多方联系找到推销员和经营公司负责人,并与同事将案件移交工商部门,为老人挽回了经济损失。从此,警民联心卡与身份证、钥匙便成了赵大爷出门必带的“三件宝”。 肃州区南后街19号院的孙大爷曾一度是业主眼中的“另类”,不但拒交物业费,还在院内搭起锅灶用柴草做饭,为小区消防安全埋下隐患的同时,也因物业费问题多次与院内业主发生争执。康丽走访后,经过调解,孙大爷终于同意交纳物业费,院内其他业主也通过康丽了解了孙大爷的困难,一致同意免收孙大爷的物业费。 熟悉率是社区民警的一项基本功。几年间,康丽将辖区单位、场所及暂住人口、租赁房屋等情况收集整理,建立档案,并用工作手册分类记录,随身携带。 年,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为提高入户率,康丽带领社区3名综治员加班加点,白天登记单位、场所,下午6时以后登记居民信息。历经8个月,她将辖区所有房屋、人口、门店、场所、单位信息采集到位。年8月,她开始电脑录入信息,3个月后录入完毕,顺利通过分局、市局、省厅验收,准确率达90%。 做人民信赖的好警察 作为社区民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好辖区刑满释放人员和吸毒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 为做好吸毒人员高某的帮教工作,她多次上门与其谈心。刚开始,高某连门都不开,其母亲也对康丽冷言冷语。康丽不但没有放弃,还耐心地在门口劝说,高某最终被康丽的真诚打动。随后,康丽协调社区解决了高某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帮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对重点人员张某的帮教中,康丽得知他母亲身患尿毒症住院,便与社医院看望了张某的母亲。了解到他一家三代住在一起,康丽主动联系社区,为张某增加低保补助,并积极奔走为张某申请到了廉租房。 目前,康丽负责的吸毒人员共有54名,有的吸毒人员已住到了其他辖区,康丽曾多次动员他们将户口迁往居住地,可他们却说“被康警官管着,心里踏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当为群众做一件好事,康丽都由衷地感到快乐,看到居民脸上的微笑,她心里很踏实,也更加明白肩上的担子不轻。守护社区的平安,让群众感到安心,就是她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使命和初心。 来源:《酒泉日报》 记者:陈燕 编辑:杨夏茹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000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