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军视网中国军视网收录于话题#讲武堂15个 神箭飞天,问鼎苍穹。 神舟遨游,逐梦太空。 梦想召唤,点燃一次次腾飞的烈焰。 使命催征,擂响一声声震天的轰鸣。 走进这片神秘而光荣的土地, 领略一部由大漠航天人书写的传奇。 本期《讲武堂》为您讲述 《大漠飞天梦》之《问天》。 点击收看本期导视↓ 航天人如何迎接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挑战?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任何一个细微的闪失都可能威胁航天员的生命,所有参与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 有一些科研人员利用片刻的休息时间,走到东风烈士陵园,在那里默默思考、放空自己,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到最好,带着缅怀先烈、继往开来的敬意,来迎接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挑战。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多位航天英烈长眠的地方 也是为广大航天人加油鼓劲的精神图腾 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着我国首位航天员在万众瞩目中冉冉升空。16日早上6时,杨利伟结束了21个小时的太空之旅,顺利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床棉被克服低温困难 “神舟四号”于年12月发射,该季节正是戈壁滩最冷的时候,当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经历了极端严寒天气,气温达到零下30度。 为了克服低温给航天发射带来的影响,各个系统采取多种办法给设备升温,除了运用常规的空调系统外,科学家甚至还想了一些土办法。 科学家用床棉被将火箭系统的关键部位包裹起来,直到发射前的40分钟才撤除,保证了神舟四号的成功发射。 如何实现“零窗口发射”? 军机台:天宫一号 在航天发射中存在“窗口时间”,“窗口时间”可以是几分钟、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然而“神舟八号”的点火时间却要求误差不能超过一秒钟,因此被称为“零窗口”发射,这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点火误差控制在0.03秒,非常完美地实现了“零窗口”发射。 两天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自动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原标题:《点火误差0.03秒,神舟飞船如何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