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记者从甘肃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对甘肃省范围内生产、销售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食用农产品等11类食品及相关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共抽检食品样品批次,不合格样品20批次。 豆芽(资料图)金奉乾摄 据了解,抽检不合格产品为: 兰州新世界汇美百货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兰州永盛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百合干; 秦州区吴大师小吃店销售的呱呱(其他方便食品); 陇西县紫阳超市广场店销售的标称岷县天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金三酥(清油点心); 定西南山长瑞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标称岷县福梅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岷县福梅点心; 甘肃宏祥综合超市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标称定西陇原宏淀粉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纯马铃薯手工粉条; 甘肃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酒泉市分公司销售的标称桂林智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手磨黑芝麻营养糊; 甘肃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酒泉市分公司销售的标称桂林智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纯香黑芝麻糊; 城关区天水南路荣耀豆制品店销售的绿豆芽; 城关区天水南路荣耀豆制品店销售的扁豆芽; 城关区天水南路欣白玉豆腐店销售的绿豆芽; 城关区天水南路辰馨蔬菜水果店销售的韭菜; 城关区庆阳路高助蔬菜店销售的红圆椒; 刘金芳蔬菜摊销售的韭菜; 碧桂园凤苑菜市场何亚丹蔬菜铺销售的陇椒; 碧桂园凤苑菜市场刘战旗蔬菜铺销售的姜; 武威市凉州区邓金存蔬菜批发零售店销售的绿豆芽; 武威市凉州区刘氏宝子生肉销售店销售的羊肝(生); 城关区段家滩路李凯蔬菜店销售的芹菜; 榆中街胡佼蔬菜摊销售的毛芹; 武威市凉州区市场孙志林蔬菜销售店销售的平菇。 据了解,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兰州市、定西市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经营单位所在地兰州市、酒泉市、武威市、定西市、天水市市场监管部门已要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并依法予以查处。(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今年上半年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4.09% 7月17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年上半年,省市场监管局对甘肃省范围内生产经营的29大类批次食品样品进行了监督抽检,检验项目合格样品批次,合格率为95.91%;不合格样品批次,不合格率为4.09%。 兰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检验所开展食品快检 据了解,各类食品抽检情况为:乳制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蛋制品、水产制品、蜂产品安全状况良好,合格率为%;餐饮食品、水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饮料、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糕点、蔬菜制品、调味品等不合格率较高,其中,餐饮食品的不合格率为9.16%。 抽检发现,检出微生物污染食品项次,占不合格食品总数的51.80%;检出非食用物质不合格食品项次,占不合格食品总数的19.68%;检出农兽药项目不合格食品项次,占不合格食品总数的16.24%;检出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项次,占不合格食品总数的10.27%;检出质量指标不合格食品23项次,占不合格食品总数的1.65%;检出重金属污染食品3项次,占不合格食品总数的0.22%;检出其他污染物不合格食品2项次,占不合格食品总数的0.14%。 省市场监管局表示,针对以上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经采取措施依法查处,督促生产经营者立即封存、下架和召回不合格产品,及时查找问题原因、化解风险,加大跟踪抽检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风险。(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金奉乾)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原标题:《注意!甘肃抽检发现20批次食品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