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刘军连挂号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7794.html
1

二十二年未了情

养老院里看亲人

“石阿姨,我代表周波烈士老部队看望您来了……”4月25日上午,在滔滔黄河东岸的石嘴山平罗县陶乐养老中心,一名肩扛大校军衔的军官紧紧地拉着养老中心70岁高龄的石咏花老人动情地说。

这位身着军装的大校军官,正是宁夏石嘴山军分区政委吴锁,今天来到养老院对昔日战友母亲的看望,也是完成了他多年心里牵挂难以放下的一个心愿。年初夏,驻陕某集团军官兵受令执行艰巨的古城西安护城河清淤任务,清淤行动中,官兵顶着烈日风雨,站在臭气冲天、蚊虫飞舞的墨黑色河水中,克服伤病、过敏和心里的多重考验与挑战,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护城河清淤任务。当时与战友并肩执行任务的吴锁,得知战友周波因公牺牲的英勇事迹后,怀着对战友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他深入一线采访写成了周波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的事迹通讯《护城河,留下一个年轻生命》,并编入了他执笔撰写15余万字的《城河兵心》之中。

年清明,吴锁政委组织部队到石嘴山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活动时,在烈士陵园内发现了周波烈士的信息后,吴锁就多方开始寻找石嘴山籍战友周波家人,想代表老部队去烈士周波家里看望慰问。由于家住宝丰镇的周波母亲石咏花老人多次搬迁,吴锁的这个心愿一直未能完成。

在党史学习教育、退役军人“三位一体”帮扶和“四个秩序”建设推进中,吴锁在到宝丰镇检查调研中无意发现了周波烈士名录,几经转折,终于在他采写宣传周波烈士英雄事迹的22年后,经过3年的多方寻找,终于在平罗县陶乐养老中心找到了烈士的母亲。

“您放心,周波虽然离开了,但还有我们在,您的困难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事……”在陶乐养老中心烈士母亲石咏花窗明几净、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的房间内,吴锁政委眼里泛着泪花深情地对石咏花老人说。慰问现场,吴锁就军地做好烈士亲人的服务保障、困难解决和医疗救助等问题,一一做了细致安排。“太感谢你啦,军队和政府的真情关怀与帮助,让我生活的很安心,你们工作忙也要注意保重身体……”在养老中心门口,石咏花老人边向亲人解放军挥手道别,边激动地对吴锁政委一行说。

(何红吕柏梁)

2

酒泉市肃州区

“老妈妈服务队”情暖官兵心

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文化街社区,有一支退休“老妈妈”们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自年成立以来,这支队伍积极参与拥军爱军系列活动,50年来如一日,这棵拥军树已是硕果累累。

条件虽差,却挡不住老妈妈的爱兵热情。老妈妈爱心服务队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过去不论地方还是部队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战士们训练,衣服被褥脏的很快,当时由老妈们组成的拥军服务队,长期坚持为部队官兵缝补衣服、拆洗被褥,洗一次就是一百多套,要花一两天的时间。天冷时经常用冷水洗,老妈妈们的手冻得通红,部队官兵们都很心疼,劝老妈妈们不要再洗了,但老妈妈们说:“你们为了国家安宁远离父母亲人,训练那么苦,我们帮不上什么大忙,只能帮你们干些拆洗缝补的事情了,这是我们自愿的,也算是为国防事业做一点该做的事”。

鞋垫虽小,却激发了官兵们的训练热情。老妈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还利用闲暇时间为部队官兵做各种各样的漂亮鞋垫,他们把一双双漂亮的鞋垫送到部队官兵的手里,使官兵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妈妈情!按照官兵们的话说:“我们垫上老妈妈们送的鞋垫,走起路来格外精神,跑起步来脚下生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妈妈们对我们的关心,在训练场上勇夺冠军,为老妈妈们争光”!后来爱心鞋垫也就成了“老妈妈服务队”的传统项目。

认亲虽短,却建下了深厚的母子情结。年,经军地双方协商,在东文化社区开展了结对子认亲活动。老妈妈们经常带着自己亲手做的小吃、去看望自己的兵儿子,到部队上后,一个班里的战士不分你我的吃着老妈妈亲手做的饭菜,心里甜丝丝的,就象是和自己的亲妈妈在一起一样,都抢着要当老妈妈的儿女。老妈妈们还向他们介绍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立功受奖,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为自己的父母争光,为自己的家乡人民争光。每逢假节,战士们也来看望老妈妈,帮助他们做家务、聊天、讲部队上的一些趣事,使老妈妈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这样你来我往,使老妈妈和战士们之间结下了深厚母子情节。

事情虽小,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几十年过去了,老妈妈们的认亲活动却从未间断过,有的都复员都好多年了,但他们与老妈妈之间来往走动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还将亲情延伸到了战士老家与驻地之间的合作交流,对促进酒泉与全国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项目合作、经济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现在,只要谈起这项活动,战士们都会自豪说:“我们尽管远离自己的家乡和妈妈,但我们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家的温暖、妈妈的关爱,老妈妈的家就是我的家,老妈妈就是我的妈妈,妈妈永远都在我身边!”

50年以来老妈妈已不是原班人马,她们就是通过拆洗被褥、缝补衣服、送鞋垫、讲家乡事、叙家乡情等这些小事,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奋进乐章。

从最初的缝缝补补到如今的精神慰藉,60多位“老妈妈”们不断拓展爱心服务内容与形式,带动了军民之间、两家之间、两地之间长期的情感交流、文化交流和地域交流,使得浓浓的亲情在这些原本互不相识、远隔千里的两代人心间传递延续。“老妈妈服务队”的精神会代代传承,共建军民鱼水情。

(酒泉市肃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林会荣)

3

过河石头路连着军民鱼水情

“老黄,这个石头大,铺着比较稳”,“王涛,那里还需要一块”,这是陕西省丹凤县人武部干部职工帮助村民搭建简易石头桥的场景。几身迷彩绿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跳进略显冰冷的河水中,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他们当中既有五十多岁即将退休的老职工,也有新招聘的文职人员。

四月红色小城丹凤松柏葱翠、雾雨绵绵,连日的阴雨天气牵动着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山区的帮扶群众吃水怎么样,道路有没有被水冲毁?天刚一放晴,人武部全体干部职工一行就匆匆赶到帮扶的寺坪镇龙嘴村,看到村委会附近山上落石冲垮公路,十余户建档立卡户出行不便,人武部干部职工二话不说,迅速跳入水中搭建简易石桥。

趟过河水,人武部一行来到帮扶的建档立卡户郭新林家中。郭新林的老伴今年69岁,常年卧病在床。看到人武部来人了,老人硬撑着在床上坐起来,激动地拉着人武部驻村队员老黄的手说:“这几年,可把你害苦了,经常给我办医保跑合疗,我这身体不好,我还怕再也见不到你了,见到我就放心了。”人武部领导关切的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排查“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了解生活上还有没有困难。老人动情的说:“习主席好、解放军亲,临老赶上了好时代。”

一行人来到75岁的农村老汉雷英志家中,老人的女儿正在家里做饭,看到人武部的人,眼里就像放了光一样,热情的招呼一定要中午在他家吃饭。大家再三拒绝后,非要大家喝完水再走,高兴地在院子和大家唠家常。

看望完15户帮扶户,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董志强主任、人武部领导和镇、村干部在村委会召开座谈会,围绕河堤水毁、道路坍塌、水管裸露等问题,一项一项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落实时限。人武部政委李凤杰表示,一定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化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工作成果,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近年来,人武部先后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4万元支持龙嘴村“黑毛驴”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从县农税局协调经费25万元修建龙嘴村便民桥一座,协调政府投入万元修建王家院通组路2.6公里,协调10万元帮助修建龙嘴村委会前水毁河堤米。同时,高度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