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酒泉 赵建平 河北 我的系列散文,是有创作计划的。原本写完《阳泉阳泉》《鹿泉鹿泉》,再写《酒泉酒泉》。最近一段时间,内心深处的航天情结,时刻强烈地拍打着我创作激情,甚至让我夜不能寐。创作《酒泉酒泉》,犹如完成神圣的使命。 说实在话,我至今没有到过酒泉,当然不包括梦里。我对酒泉的爱是深沉的,是崇高的。我对酒泉的敬仰,就是对“载人航天精神”和航天人的敬仰,就是对“两弹一星”精神和“两弹一星”功勋的敬仰。 为什么写酒泉?因为我对酒泉情有独钟。比如爱花,相对于君子兰,我更喜欢马兰。比如听歌,相对于《雾里看花》,我更喜欢《大漠深处》。比如欣赏风景,相对于敦煌莫高窟,我更喜欢酒泉卫星城。 尽管我没有去过酒泉,作为“太空铁粉”,我有一千个写酒泉的理由。写是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是作为老百姓的感恩和良知,更作为文学爱好者的初心和使命。 伟大的航天事业 走进新时代,航天更出彩。航天伟业激荡人心,航天壮举振奋精神。航天故事精彩刷屏,我为航天事业疯狂点赞与打call。 回顾习主席历年新年贺词,航天成就总会让我们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二〇一九年贺词摘要:这一年,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继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试航,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在此,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 二〇一八年贺词摘要:“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 二〇一七年贺词摘要:“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 二〇一六年贺词摘要:我国自主研制的C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中国超级计算机破世界纪录蝉联“六连冠”,我国科学家研制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 去年,“嫦娥”再次惊艳全世界,更是让我产生无限遐想与膜拜。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飞,开始踏上奔向月球的旅程!然后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 人类月球探测、甚至人类航天的巅峰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波罗登月工程。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留下一句名言“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很难”。 因为苏美太空竞赛的走向逐渐变成“耗资不菲但收获有限”,二者先后放弃了月球探测。也给人类的月球探测留下了一个大挑战:谁能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我们要因为难,就不去了吗? 嫦娥四号做出了响亮回答:“我选择着陆月球背后,不是因为它简单,而是因为它更难。” 我们的嫦娥就是这样自信,就是这样硬气,就是这样霸气! 充满希望的二〇一九,航天事业将再书锦绣、再续风流。1月11日1时11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中星2D”,烈焰舞袖,一飞冲天! 一飞冲天之后就是一马当先。年全球航天首次发射,中国航天首次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首战首捷,开门大吉! 一马当先的背后是航天人的一片丹心和一言九鼎。在高密度任务誓师动员大会上,无论是测发、测控哪一个系统,无论是加注、供电哪一个岗位,航天人一起叫响“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再接再厉再夺全胜”,发自内心的呐喊在大漠深处回荡。 一片丹心和一言九鼎的背后是航天人的一以贯之和一丝不苟。冲锋的姿态一以贯之,饱满的状态一以贯之,严谨的作风一以贯之。历经血与火的洗礼,航天人更加懂得“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的真谛。面对任何一次发射,他们坚持从零开始,把每一次当成第一次,确保任务圆满成功、万无一失。 万无一失需要万众一心。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从发射前火箭、卫星的研制,到发射后的测控、应用,每一次任务都牵动着数万航天人的心,都凝聚着亿万中国人的情。是万众一心的力量托举火箭升空! 万众一心必然会一帆风顺、一往无前。我们都奔跑在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未来已来,尽管还会遇到很多“娄山关”“腊子口”“雪山”“草地”。作为“天空铁粉”和“航天拥趸者”,我坚信:中国航天人会,一定会用火箭升腾的烈焰,创造更多中国奇迹,为祖国母亲七十寿诞、为伟大的党百年寿辰,献上最美的生日贺礼。 伟大的航天英雄 提起航天英雄,我们应该肃然起敬,充满敬仰。这段时间,我却感到五味杂陈,有些愤懑。同时,也有欣喜和振奋。 令人愤懑的是,近期个别人在网络上恶意诋毁航天英雄杨利伟。当然,这些宵小之徒的丑恶行径刚一暴露,就遭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和正义围剿。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正义也从来不会缺席。航天人发挥“红蓝融合”利剑威力,及时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终于赢得这场网络“上甘岭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捍卫英雄尊严的同时,也捍卫了国家尊严。 “太空铁粉”们的支持代表了理性正义,也代表了社会良知,是反击网络谣言的主力军。“我们的太空”网友的留言非常精彩,特引用几段与大家分享,同时表达对航天英雄的敬意。 网友“超凡脱俗”留言:航天英雄是成千上万双手托举出来的,航天英雄的美名也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著名作家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祖国航天的丰碑,是我们心中的超神!任何抵毁英雄的行为,都应受到强列谴责!致敬杨利伟,点赞真英雄! 网友“远”留言:英雄是国家的精神符号和价值坐标,英雄不容诋毁是决不允许触碰的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航天员九死一生为国出征,杨利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朗朗乾坤岂容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诽谤!让我们共同营造铭记英雄、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挺起民族脊梁,守护好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让我费解和深思的是,于敏去世,竟然有网友发问:于敏是谁?更有“热心网友”回答:是个歌星或者影星。还有其他匪夷所思的回答,不一而足。 于敏是谁?不妨正式介绍一下: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改革先锋、中国氢弹之父、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这就是于敏!他的哪一个头衔不是力重千钧?他的哪一个名号不是如雷贯耳?试问哪一个戏子敢与之相提并论? 随着于老的离去,当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人,目前尚健在的只剩王希季、孙家栋、周光召3人。巨星陨落,民族之殇;举国上下,沉痛哀悼!广大网友惋惜“两弹一星”元勋存世寥寥,那个生世艰难、英雄倚天的火红年代已渐行渐远。我们的整个民族,都不能再对他们漠然视之了。 62年前,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惊诧世界;今天,于敏逝世如平地惊雷震惊中华! 于老的一生,是精忠报国的一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为国家舍小家,隐姓埋名干事业。一生为国铸盾,托起民族脊梁。 于老的一生,是拼搏奋斗的一生。荣誉等身但躬耕不辍,“中国氢弹之父”永不停步。氢弹试验成功后,为了研发二代核武器,劳累休克、吐血工作,先后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于老的一生,是自主创新的一生。从未出国求指导、独立自主搞设计,硬是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中国人用世界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神话。“于敏方案”更是震惊世界! 我有国士,天下无双。正如媒体评论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似乎冥冥之中约定,于敏和他的伟大战友们,都选择在寒意浸骨的冬日作别。年钱学森大师走了、年朱光亚走了,他们在飞雪飘零的冬日悄然离去,从此与春暖花开的祖国后会无期。他们都是人之杰,师之范,国之宝。 在建国后的峥嵘岁月里,若论钢少气多、以弱胜强,若论绝地突围、扭转乾坤,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光耀千古。一个是抗美援朝上甘岭一役空前惨烈,让强敌见识了“谜一样的东方精神”;一个是“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科研战线的攻关奋战确立了大国地位,铸造了定国安邦的钢刃利器。 无论是上甘岭大血战,还是两弹一星大会战,都昭示这样的真理:物质的力量固然不可或缺,而“气”比“钢”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九泉之下,于敏遇见亲密战友邓稼先该笑语晏晏:一别数十年别来无恙!我们可爱的中国,正是您当年所寄望的模样! 正如“我们的太空”深情呼唤:“你们来时,满目疮痍。你们走时,锦绣河山。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逝去的功勋,一起祝福那些健在的前辈。” 记得年习主席来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安葬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的聂荣臻元帅和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献身的英烈敬献花篮,向共和国的功臣们表示敬意。他勉励大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报效祖国和人民。 缅怀航天前辈,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情,就是经习主席批准,全军挂像英模增加了一位航天科学家代表——林俊德。 丹青引工笔描,美术家“画院士”为时代存照。新晋挂像英模悬挂座座兵营,从此颗颗兵心敬慕林俊德。 林俊德画像作者孔平,在谈创作感言是说:林俊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英模人物,人们认识他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他从事核武器事业,一辈子隐姓埋名。为这样一个人画像,必须真正地理解林俊德,理解他的事业。林俊德是一个实打实把生命交给了事业的人,不真正理解他画不出他的神来。 为此,接受任务后,孔平老师去了两趟罗布泊。他说不是去找灵感,是去找一种依靠,去感受林老奉献了一生的那片土地。用这种方式认识他,从精神上贴近他。 从罗布泊回来后,面对画布时,孔平老师觉得心里有了依靠,底气很足手很稳。所以,林俊德和他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全军官兵和全国人民面前。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马兰谣》,就讲述了“一生红心向党报国的忠诚战士,一生潜心铸盾砺剑的时代楷模,一生耕耘科技前沿的功勋专家,一生扎根大漠奉献的戎装院士”林俊德的感人故事,也反映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 观后,我专门为他创作了一首歌词《为了啥》,献给敬爱的林俊德将军:“那一年你把信念打进背包/那一年你舍弃都市的繁华/创业斗风沙思索赏烟霞/满腔情和爱一束马兰花/你把青春留在戈壁滩/你把信仰熔铸发射塔/你隐姓埋名为了啥/你负重前行为了啥/为了岁月静好/为了太平天下/为了事业惊天地/为了幸福安宁万户与千家//那一年你把信念打进背包/那一年你告别父母告别家/荣辱看得淡名利放得下/为了航天梦青丝变白发/你把青春留在戈壁滩/你把信仰熔铸发射塔/你无私奉献为了啥/你接续奋斗为了啥/为了岁月静好/为了太平天下/为了事业惊天地/为了民族复兴圆梦大中华”。 伟大的航天梦想 写《酒泉酒泉》的想法,最初源于几代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航天夙愿。 今日之中国,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个代共产党人的贡献密不可分。今日之航天,离不开毛主席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他曾在其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写道:“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敬爱的周总理年少时,他写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临别好友时,他留下“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赠语。对中国航天人来说,他的名字,蕴含着太多特殊的情感。他曾说“解放后二十年我关心两件事,一个水利,一个上天”。 在26年的总理生涯中,他第一次提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他在接见中央气象局代表时指出“应该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他作了生命中最后一个批示就是督促有关部门作出我国卫星通信工程规划。他亲自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取得重大突破,极大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把期望嘱托深种在航天人的心间。 陈毅元帅曾表示“脱了裤子当当,也要把我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并多次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 主管国防科技工作的张爱萍将军曾经对科技人员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棒”。 聂帅临终遗愿,就是将骨灰被安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烈士陵园,这份遗愿究竟饱含了多少希望与期盼啊?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历史充分证明,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不掌握几项尖端国防技术,不具有自己的“打狗棒”,就无法真正获得民族的地位与国际的尊重。 今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太空中的“风云”系列已是群星璀璨,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今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长征”命名的火箭一次次壮丽启航,不止托起了中国星,还放飞了外国星。 今天,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11名航天员先后升空遨游、平安归来。 今天,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探月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嫦娥”一次又一次轻舒广袖。 今天,“天宫”为祖国赢得了一席空间之地,“北斗”为人民指明了一条明朗方向,敦煌飞天的神话已成为现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才是最好的继承与告慰。 我写《酒泉酒泉》,直接原因是与“红蓝融合”和航天事业的一段缘,这里面也包含了我的航天梦想。 初识“红蓝融合”概念,始于我编发时任空降兵军政治部陈主任投给全军政工网建言献策的一篇文章,第一次接触“红蓝融合”,我就成为他忠实的“拥趸者”。 深知“红蓝融合”理念,源于我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