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古时出了嘉峪关,就是茫茫戈壁,告别了中原故土,进入蛮荒之地。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张骞曾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缓缓西行;这里是明时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如今的嘉峪关,这个因酒钢而发展起来的移民城市里,聚集了来自东北、四川、河南、甘肃等地的人们,给这座新城带来了无限活力。

1、嘉峪关关城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关城始建于明朝,是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它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墩台、南北两翼长城等组成,壁垒坚固,形成重重防守之势,进入东闸门,也就进了关城的外城,经过文昌阁、关帝庙、戏楼来到东瓮城,城门上有“朝宗”二字,是“效忠朝廷”的训诫,进而入内城。瓮城东为“光化门”,光华普照之意;西为“柔远门”,意为怀柔致远。城内有马道、练武场、箭楼、敌楼,设施齐备。穿过嘉峪关楼的门洞就看到嘉峪关正门了,三层三檐歇山顶的城楼,外围是“Z”字形城墙守护着,上悬乾隆帝亲笔题写的“嘉峪关”三字匾额,遗憾的是,明代所建的嘉峪关城和很多古代建筑一样没有逃过兵燹之灾,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年仿原样重修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论是被岁月湮没的还是幸存下来的,都是历史的回音,留给我们悉心聆听。心头不由得浮起这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建于明代。明嘉靖十八年(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肃州兵备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监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墙。景区分为四大功能区,即石关峡古丝路文化长廊区、悬壁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区、休闲度假区、管理区。悬壁长城分两个,一个是关城联票已含国家修缮的,另一个并非假长城只是由私人修缮需另收门票。

3、长城第一墩是古长城的起点,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其实就是一个烽火台,如今只剩下一个土墩。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综合服务区、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长城第一墩近景图册长城第一墩近景图册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内容。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座丰碑崛起的地方。现在,这座墩台残高约10米,其底部呈不规则正方形,底宽14米,内部仍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土层厚10~20厘米。长城第一墩碑文由已故的西路军将领魏传统题写,字迹飘逸洒脱,清秀隽永。

4、新城魏晋墓是一个位于戈壁滩上的庞大墓群,一共有多座,曾是魏晋时期的墓群,不过多数已经被盗,只留下墓室的砖壁画,记载着当时的畜牧农耕、出行宴乐等生活。墓室内的驿使图,是至今发现最早的邮差图,也是中国邮政的标志图像。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6号墓。景区分一个小小的博物馆和三间地下墓室,分别代表着主人的庭院、客厅和卧室,墓室的墙壁上对应画着壁画。这里也被很多学者称为“魏晋世界画廊”。

5、东湖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嘉峪关南市区。规划总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湖面面积56万平方米,库容万立方米,是嘉峪关市城建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同时也是国家铁人三项专用场地。公园面积很大,由3个人工湖包围着一座海豚造型的高塔组成,公园的碧海明珠气象塔是我国最高的气象塔,是嘉峪关的标志性建筑。气象塔的外形宛若刚从碧海中跃出的一只海豚,该造型立意为戈壁滩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明珠,这也同身处大西北茫茫戈壁的嘉峪关市相呼应。景区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按照功能配套、设施完善、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方便群众的理念进行设计,充分体现了“三池水,一片绿”的特色风光,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充分发挥了城市之“肺”的作用。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