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白癜风治疗价钱 http://pf.39.net/bdfyy/bdfzj/

七、八月份是孩子们的暑假时期,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外出游玩。

肯定会有人选择去西北大漠中的璀璨明珠——敦煌,让孩子感受这历经上下千年的敦煌文化。

在你欣赏敦煌的山河壮丽,辽阔的沙漠,起伏的峰峦,清澈的泉水,彩色的宝窟,以及驼铃有节奏的声音,是否能把我们的思绪带往遥远的古代,领略古人游览风俗的历史。

说来也十分凑巧,我国古代游览风俗的开篇,竟然是在敦煌与酒泉一带揭幕的。

因为这里带有神话的一种传说,说西王母与穆天子,正是在酒泉相遇的,而《山海经·西山经》又说,给西王母送饭的三青鸟,正是住在敦煌的三危山上。

如此看来,敦煌地区竟是我国游览风俗的发源地。

在春秋时代,孔老夫子也是提倡游览的。

《孔子家语》里有:“孔子北游,登农山,子路、子贡、颜回侍,孔子四望,感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

看来孔子爱的是游山,这和穆天子爱游昆仑山具有同一性,也可以说,游览风俗是从登高山望四野开始的。

到了战国时代,游览风俗有了变化,游览者不仅爱登山游山,还增加了玩水项目。

《楚辞》里有:“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发。”又说:“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墓兮怅忘归,遗极浦兮悟怀。”

可见此时不仅强调“登昆仑”、“览冀州”,也强调“横四海”。

《史记》记载的秦始皇是既游山又玩水:“始皇三十七年,上会稽山,望于南海,立石刻:颂勤德,还过吴,从江乘渡,傍海上,北至琅邪。”

秦始皇游山有个特点,就是要刻石留念来颂勤德,这开了后世游山刻石风习的先河。

除了秦始皇以外,楚王也是既游山又玩水的。

《战国策》里有:“昔楚王登疆台而望崇山、左江右湖,以临方湟,其乐忘死。”楚王游兴很浓,到了“其乐忘死”的地步。

春秋时楚昭王在游览史上也是出了名的,《说苑》里:“楚昭王欲之荆台游,司马子綦进谏曰:荆台之游,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猎山,下临方淮,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

可见当时已经有人把游览作为长寿的一个手段了。

到了汉魏间,游览风俗从帝王游览的初期阶段走出来,而走入了文人游览的中期阶段了,在汉代民间的古诗里,也开始歌咏起游览风俗来: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这是民间文人所抒写,到三国时代,游览风俗的发展,促使了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形成。

说到歌咏山水诗,我们不得不提一位人,就是曹操,在游览风俗中,我们首先把曹操看成是一位诗人,其次才是魏武帝。

曹操在凯旋旅途中顺便游览了祖国的大好山河,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开辟了游览和歌咏山水的新风气,但一种艺术体裁的出现,往往不是孤立的偶然的现象,它会与多种艺术内容和形式有关,紧接着就出现了山水画、山水赋等的形成。

游览风俗特点

说完游览风俗的历史,我们回到敦煌的民间游览风俗特点。

与先秦汉魏相比,项目众多,范围也扩大了,当然会有许多特色在其中。

1、游览敦煌古迹,往往要求神拜佛

在《半壁树咏》里,“半壁生奇木,盘根到水涯。高柯笼宿雾,密叶隐朝霞。二月含青翠,三秋带紫花。森森神树下,祈赛不应赊。”

这首敦煌民间游览诗专门描写了半壁树的美景,称它为“神树”。

在二月的寒风中它依然清翠挺拔,秋天开放着紫色的花,它高高的枝条笼罩着四周的雾气,茂密的树叶遮闭了灿烂的朝霞,巨大的粗根盘根错节的伸展到月芽泉的水边,人们在这棵高大的神树下,向神祈祷着。

在唐代敦煌人民向神树祈祷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树荫象征着和平安定和子孙繁荣。

2、游览风俗贯穿着爱国传统教育

在唐代“两关遗迹”景中,其中阳关里有一间“水精堂”十分有名。

在《水精堂咏》中有:“阳关临绝漠,中有水精堂。暗碛铺银地,平沙散玉羊。体明同夜月,色净含秋霜。可则弃胡塞,终归还帝乡。”

站在这诗句中的水精堂里,品位沙漠和塞外风光,别有一番滋味。

特别是在秋夜,月色像散在戈壁滩的羊群,而秋霜却早已铺在与之一色的细沙地上,可喜的是这里已经不再是胡人统治之地,已经归还到我大堂繁盛的版图里。

由此可见,古人写两关遗迹,并不是单纯的游玩和观赏,而是贯穿着一片爱国赤诚的心意。

3、参观宝石出产地的风习

在《瑟瑟咏》中有:“瑟瑟焦山下,悠悠采几年,为珠悬宝髻,作璞间金钿。色入青霄里,光浮黑碛边。世人偏重此,谁念楚材贤。”

这里的“瑟瑟”是一种碧玉宝石,它常常呈现出绿色、红色或杂色,色泽直冲霄汉,十分好看,赢得当时统治阶级的喜爱。

其价值也很高贵,一颗瑟瑟可换一匹好马,所以,参观当地土特产的习惯,不仅能增加人们爱乡土的感情,也慢慢形成了敦煌游览的风俗习惯。

当我们现在再去欣赏敦煌美景时,不要忘记它的风俗文化。

备注: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最新推荐

年度性价比最高养生秘笈,你知道几种?

“附身”如此久,原来是不吉之物

一个字道破夫妻间的“那点事”!

回家的路不管多远,都要抵达!

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让大家争议不断?真相颠覆认知

什么时候可以大赚一笔?处处有玄机

学会这个,高考轻松得5分

到底藏着什么秘密让大家争议不断?真相颠覆认知

↓↓更多精彩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常鹤鸣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