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96949.html

原标题:

酒泉人均GDP已达到中等偏上国家发展水平

中国甘肃网9月12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记者梁峡林实习生宋冠儒)在9月1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酒泉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酒泉市委书记吴仰东说,年酒泉市人均GDP已达到世界银行确定的中等偏上国家发展水平,争取到年,把酒泉建设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新中国成立至年GDP增长倍

吴仰东介绍说,中国第一口油井在酒泉诞生,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酒泉升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酒泉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亿元,是年的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到世界银行确定的中等偏上国家发展水平,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正在向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农业生产向现代高端化迈进。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规模养殖等设施农业成为发展主流,蔬菜、制种、瓜果等经济作物成为主导产业,成功打造肃州、敦煌两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酒泉洋葱、敦煌葡萄、瓜州蜜瓜、玉门人参果等特色品牌,蔬菜制种产量和出口量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累计建成戈壁生态农业6万多亩,现代农业发展指数位居全省全国前列。

工业经济由一枝独秀向多点开花转变。以玉门油田为代表的大型企业为共和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铁人”王进喜从玉门石油河畔奔赴大庆、享誉全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电基地,亚洲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到全国的5%。形成了石油化工、清洁能源、煤化工、硅材料等同步发展、多点开花的产业集群。

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酒泉市支柱产业

文化旅游在深度融合中崛起。以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敦煌为契机,加快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着力打造敦煌旅游、沙漠胡杨林等十大重点景区,敦煌文博会、张芝文化艺术节等十大品牌节会,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年分别达到多万人次和多亿元,人均旅游花费元,全省排名第一,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酒泉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3%,被列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金塔胡杨林被评为甘肃省秋色最美的地方之一。

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贫困县和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争取到年,把酒泉建设成省域副中心城市

就记者提出的酒泉市今后发展目标问题,吴仰东答复说,省委省政府赋予酒泉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酒泉市将充分发挥铁人精神发源地、国家重要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龙头、戈壁生态农业品牌的独特优势,到年,圆满完成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各项任务,确保与全国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把酒泉建设成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充分对接产业布局、城市交通、土地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项规划,科学编制《酒泉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

二是全力构建以循环农业、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文化旅游、通道物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中医中药、数据信息等十大产业为支撑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培育壮大园区支撑体系。促进技术、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更多地向核心园区集聚,打造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实体经济产业集群。

四是着力打造创新驱动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科技资源流动、科技需求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以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支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五是不断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坚持“输血”和“造血”并重,更加注重“输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把酒泉打造成区域性人才新高地。

来源:中国甘肃网

去下方写评论

玉门在线网——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