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 樊智宇 文字 曹沣鑫吴雅楠 图片 刘睿馨 执行编辑 牛利 责任编辑 李楚玥牛利 兰州这座城,本身就是个历史,本身就是个传奇。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故称为“酒泉”。走进金城兰州,也可寻得“酒泉”印记。酒泉路,有酒的韵味,也有泉的灵动。它从历史的远方走来,展示着岁月风华,流淌着文化血脉,渗透着兰州风情。金城辗转变迁,心心念念酒泉。 城内不乏有以甘肃各县市命名的街道,酒泉路便是其中之一。它北起省政府,南连中山林,是兰州旧城区中心的一条老街道。自清末以来,这里由南向北分段称为孝友街、南大街、绸铺街;年统称中正路;解放初更名为人民路;如今的酒泉路是年以甘肃酒泉县名命名的。在酒泉路繁荣的街景里,老街的厚重与深沉就凝结在足下的土地中。它是华夏大地阡陌交错的一个缩影,来来往往不歇,历经沧桑不绝,在历史的变化万千中沉淀着金城风骨,默默地滋养着代代兰州人。 酒泉路自古繁华,恰又遇上清代晋商发达。坐落于旧城中心,酒泉路吸引着外来的本地的各业富商大贾。那时,位于酒泉路北端的辕门市场,杂乱而热闹,从早到晚都有小贩叫喊,说书人和着秦腔咿咿呀呀。而酒泉路上,来往的不乏富人戴缎披氅,出入于绸缎店铺论着价格做着生意,车马喧哗却齐整。 东西两面接张掖路,南通酒泉路,这是旧称辕门的中央广场。巍峨宏阔的肃王府,历史可追溯至明初分封,中山堂乃朝王宝殿,中央广场即朝房午门。如今的甘肃省政府沿用了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明朝肃王府的旧址,在广场中心修建花坛,树立旗杆。 省政府东西两门大开,门侧石狮雄踞,向南开的大门古典气派,雄伟中也不吝啬流露出西北的胸襟似来。光阴如梭,它就矗立在这里,看过金戈铁马鼙鼓争鸣,见证金城岁月起起落落。国旗在风中来回舒展,风吹卷着落叶,带着树枝不停颤动,门前的路人行色匆匆,而省政府门口的哨兵身着戎装,立于大门两侧,正襟不语。 城市化冲淡了些许金城往日的风情,也消磨了不少酒泉路曾有的风土韵味。如今的酒泉路,不只是政府和纪念馆所在,更多的是店铺林立,商品繁杂,浓浓的现代化气息从中央广场清楚地扩散开来,古与今在此巧妙结合,碰撞出属于它的现代发展机遇。 望向酒泉路的中心地段,悦宾楼气派的古建筑便映入眼帘。年由上海迁到兰州的悦宾楼,端庄而华丽,主要经营正宗的北京菜,是当时兰州第一家安装霓虹灯、接通自来水的菜馆。旁边是坐落于酒泉路与武都路交叉口的兰州照相馆,同样是年,上海国联相馆迁于西北,从70年代的黑白照片、90年代的婚纱彩照,到而今的各类时尚摄影…流年辗转,四季更迭。兰州照相馆陪伴着老街,用镜头记录着影音发展、时事变迁,定格了这条路的灵动岁月。 如果你愿意,酒泉路上有明德宫、悦宾楼保你大快朵颐,几家药膳鸡传来扑鼻香气,大道上街角里都散发着真实的烟火气息;你可能还会在无意间瞥见“春风十里”,酒吧里的浪漫情调,正如十里春风,温柔地蔓延到道路两旁,藏着故事诉着情怀,绕过路人,穿越树梢,漂泊在城市上方。 路口的报亭,时有行人驻足,阅读最新的报纸、杂志。透过广场书城的玻璃窗,能看到书架上整齐摆放的书籍,偶尔有几本书被读者小心翼翼地拿起又放下,翻开又合起。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举手投足间时光永驻。 如果说正宁路的夜市是拥挤的,人与人摩肩接踵,那么酒泉路夜市与之不同。如果是第一次来,就来一份海龙炒面吧,兰州少米,羊杂和烤肉随处可见,面食更是北方一绝,不尝尝才是一大遗憾;如果你还留恋想再走一遭,那就再来一份海龙炒面吧,精心腌制的腱子肉切成片,配上绿蒜苔白洋葱,红色的番茄炒的入了味,咸香稍辣,分量颇足,入口即化,无尽回味。有食客这样评价它:一碗面代表了一条街,又独立出它所在的位置。最销魂的美食也不过如此,这是酒泉路给予夜晚的赠礼。 白与黑,光与影,古与今。酒泉路是白天的热闹,夜晚的喧嚣;是古代的盛大,现代的发达。车马喧嚣间,听酒泉路经过白天颂过历史,再听它度过长夜谱写今朝盛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