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杨坚称帝之前,发布了一个诏令:“诸改姓者,宜悉复旧。”第一个恢复汉姓的,就是杨坚本人,他终于把自己家族在西魏时代被赐的胡姓“普六茹”,改回了汉姓杨。 紧接着,一大批人都恢复了自己的汉人身份,其中就包括李渊,之前也被赐姓“大野”。 所以杨坚原名叫普六茹坚是真的,但出生于年的李世民,是在恢复汉姓后,他没有叫过大野世民。 不过,李世民有鲜卑血统是是真的,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鲜卑人独孤信的女儿,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也是鲜卑人。 而杨坚,则娶了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所以他的后代也是有鲜卑血统的。 在杨坚称帝后,恢复的就不仅仅是汉姓了,还废除了北周的六官制度,恢复了汉朝时代的旧制。 身为汉人的他们,为何会有鲜卑姓氏? 在“五胡乱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群魔乱舞后,鲜卑人拓跋氏一统中国北方,史称北魏。 后来,因为皇帝元修(拓跋氏后来改姓元)不满丞相高欢的管束,打算摆脱高欢钳制的元修就逃到了长安宇文泰那里。希望能在宇文泰的帮助下,废掉高欢这个丞相。 而高欢呢,看到元修出走,警告他说:“如果你不回来,我就立其他人做皇帝!” 见到元修不回来,高欢就立了元修的曾孙为帝,自己仍旧是丞相。 而宇文泰呢,依旧尊元修为帝,自己做丞相。 这样,北魏就出现了两个皇帝,两个丞相,好好的北魏,被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两个国家。 当时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和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是跟随宇文泰建立了西魏政权。 宇文泰建立西魏后,整顿军队,完善府兵制,设立了“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八柱国”是大冢宰宇文泰,大司徒元欣,太尉李虎,大宗伯李弼,大司寇赵贵,大司空于谨,大司马独孤信,少傅侯莫陈崇 “十二大将军”是元赞、元育、元廓、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王雄。 在宇文泰的建议下,皇帝封李虎封为陇西郡公,赐姓大野氏。 《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 而杨忠,则是“十二大将军”,分属大司马独孤信,赐姓普六茹氏。 《隋书》记载:"忠即皇考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 所以,李世民和杨坚之所以会有鲜卑姓氏,是因为他们祖父和父辈立下战功而被皇帝赐姓。 虽然他们曾有鲜卑姓氏,但是他们是汉人 李世民的家族传承 根据李氏皇朝的说法,他们出自“陇西李氏”。 公元年,河西凉州大姓李暠(自称是西汉飞将军李广十六世孙)叛出后凉,在敦煌一带扩张势力,名为北凉的敦煌守将,实则是当地的最高统治者。 公元年,李暠自立为帝,建立十六国中的西凉,后来被李隆基追尊为兴圣皇帝。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李暠和儿子李歆、李询,统治敦煌、酒泉,跟北凉互为死敌。 因为李歆奢华无度,刑罚严峻导致国力衰退,还自不量力地要跟北凉争高下,不听母亲尹氏的劝告,非要进攻北凉张掖,导致自己身死,国都酒泉被攻陷。 在敦煌城破的时候,李歆的三儿子李重耳趁乱逃出,投奔北魏,受到了北魏皇帝的重用,自此李家就长居在内蒙古武川镇。 李重耳的儿子李熙是武川镇金门镇将。而李虎,就是李熙的孙子。 《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载:(李)歆生重耳,魏弘农太守。重耳生熙,金门镇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 后来,少有大志、精通骑射的李虎跟随太保贺拔岳,击败了北魏叛臣元颢,参与平定六镇之乱,被封为晋寿县开国子,驻守陇西。 到此时,李家从李暠离开陇西,至李虎回归陇西,算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在贺拔岳死后,李虎辗转投奔了宇文泰,来到了洛阳。 此后,跟随宇文泰屡立战功,逐步成为了西魏的顶级勋贵,后来赐姓大野氏。 李虎死后,由于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战场上战死,第三子李继承了柱国之位,承袭了陇西郡公的爵位。 公元年,北周孝闵帝追封当年的追随太祖的柱国,李虎被追封为唐国公,而李则承袭了唐国公的国公爵位,娶妻独孤氏。 李去世后,年仅7岁的李渊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在姨父杨坚和姨母独孤伽罗的扶持下,在隋朝得到重用,从千牛备身直到陇州刺史。 公元年,李渊登基为帝,建立大唐。 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鲜卑人独孤信的女儿,但是李渊的外婆则是太原郭氏,所以算起来,李渊有四分之一的血统是鲜卑。 后来李世民娶妻长孙皇后,则让他后代鲜卑血统更为浓重,这也是为何会发生李治娶母妃武则天,李隆基娶儿媳杨玉环这种在汉人看来惊世骇俗的事情了。 这些从鲜卑的习俗来看,父亲的女人本就是父亲的财产之一,儿子有权利接收。 杨坚的家族传承 杨坚,根据史料记载,出身弘农杨氏,当然也有人说他是冒领的,很可能是山东杨氏,但是不管是哪个杨氏,都是汉人。 杨坚的祖父杨祯是东汉太守杨震的十二世孙,而杨震的父亲杨宝,是著名的隐士杨宝,也是成语“结草衔环”里衔环的主人公。 传说杨宝9岁的时候,在华阴山北看见一黄雀被老鹰所伤,掉在树下,被一群蚂蚁围着。杨宝觉得它可怜,就将它带回家,放在箱子里,给它喂饲黄花。十日之后,黄雀羽毛丰满,就开始早出晚归,一年后,有一群雀鸟前来,绕着屋子哀鸣不已,黄雀就飞走了。 当夜,有一黄衣童子向杨宝拜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承蒙您的搭救,非常感激。”并将四枚白玉环赠与杨宝,说:“它可保佑您的子孙位列三公,为政清廉,处世行事像这玉环一样洁白无瑕。” 后来,果然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四代都官至太尉,而且都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他们的美德为后人所传颂。 而杨坚的父亲杨忠,则是位列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先后跟随元颢、尔朱荣、独孤信。 后来,杨坚娶了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独孤伽罗的母亲崔氏,是个汉人,所以独孤伽罗有一半的血统是鲜卑人。 那么杨坚的儿子就有四分之一的鲜卑血统。 后来隋炀帝娶了杨坚的小妾宣华夫人,就不值得奇怪了。 在鲜卑政权北魏统治下,汉人鲜卑化,鲜卑人汉化,都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杨坚和李渊,有个鲜卑姓氏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隋唐两朝,统治者受鲜卑政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也导致他们的宫廷习俗跟汉人文化大相径庭。 不管他们曾经姓过什么,都改变不了他们是汉人的事实。 汉族文化,以其包容的特性,融合各族文化,最后形成了璀璨的中华文明。 我们中华文明,从不以血统论种族,而是基于文化认同。在鲜卑政权下的北魏,之所以会分化成东魏和西魏,也是因为有汉人鲜卑化的高欢和鲜卑人汉化的宇文泰,两人的存在,让两族文化不断融合,最后融入了中华文明中。 就像匈奴、突厥、柔然、契丹、女真等以前被称为异族的民族一样,最终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