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顆私人衞星「風馬牛一號」發射成功。網上圖片 中國第一顆私人衛星「風馬牛一號」日前成功發射,原來是由知名地產商馮侖投資萬元人民幣。他表示,衛星目前主要用於公益,但未來可以通過傳輸太空實況來實現商業化運營,擴大自己的商業版圖,「如果我們有一顆衛星在天上能夠直播『紅月亮』,肯定(有人)付費去看,一定是非常好的效益。」 中國大部分衛星由國家主導,現在則開始出現私人衛星。央廣網報道,位於甘肅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2日發射了中國首顆地震衛星「張冲一號」,上面還有6顆微小衛星,其中一顆微小衛星就是由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投資的「風馬牛一號」。 據悉,「風馬牛一號」外形與鞋盒大小相仿,重量5公斤,功耗8W,研製、發射和後期維護費用總計在萬元人民幣以內。它配備了4K高清全景攝像頭,可以呈現度太空高清照片。衛星入軌後,將每天過境中國3次,向地球傳輸太空實況音頻和圖片。 馮侖表示,他想發射衛星的想法,來自兩年前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訓練,「每當抬頭看這個又近又遠的地方,(就會好奇)究竟會發生一些甚麼神奇的景象」。他希望能開發出衛星和手機互動娛樂,探索媒體的新玩法,未來可能開展的業務包括將逝者的DNA信息存入衛星發射到太空中,甚至發射一個智能機械人到月球上,畫一個中國地圖圈地,取回月球上的土壤。馮侖說,企業投資不是「拿著錢打水漂玩」,只要能創造出原創內容,就一定會有消費需求。 目前每年中國發射的衛星當中有七成左右是政府主導或軍用,怎樣才有資格能發射一顆私人衛星呢?據介紹,首先要擁有能研發出衛星的專業團隊,然後將衛星上需要擁有的功能上報相應主管部門審批,再找到發射服務方,付費安排火箭上面的位置,最後完成發射。 作為中國唯一可以提供衛星發射以及開展國際空間技術合作的商業機構,中國長城工業集團副總裁傅志恆說,隨著中國軍民融合逐步推進,雖然目前還未看到商業航天公司有清晰的商業模式,但未來國家肯定會出台更多鼓勵的政策支持商業航天。 長按以下二維碼,自動識別關注『星島美東版』(ID:SingTaoNY)公眾號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