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jdsb/191218/7696544.html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任务一线,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描绘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载人航天任务,中心发射测试站广泛开展“争任务、争第一、争头功”活动,引导党员群体积极投身任务。同时,为了激励党员干部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树旗帜,该站在重要岗位、关键环节、重点部位,设立了22支党员先锋队和38个先锋岗,让“党员”名片延伸到试验任务的每个角落,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先锋岗不是说你操作这台设备,你就是先锋岗了,而是要进行评比选拔,只有长时间保证设备正常平稳运行,才能被授予党员先锋岗。”被评为“党员先锋岗”的吊装指挥员石创峰介绍道。 26年的扎实训练、80余次吊装任务的经验积累,让石创峰练就了一手吊装绝活。尽管如此,被评为“党员先锋岗”后,他愈加感到如山的责任,他说:“必须以百分之百的努力把这个岗位做到极致,做到没有一丝的差错,这才对得起‘党员先锋岗’这个称谓。”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石创峰凭借着超强的组织指挥水平和专业能力,持续吊装对接近40小时,连续性地完成大型节点工作,创造了中心吊装保障的新纪录。 “石技师太牛啦!”被称为“金牌吊装操作手”的吴迪崇拜地说,“更难得的是,石技师事事还都抢在前、干在先,他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发射任务一线,党员冲锋在最前沿、最艰苦、最危险、最重要的岗位,他们在训练中当尖子,攻坚中当模范。 去年5月份开始,发射场全部科技人员就投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准备当中,期间完成了历时一年的发射塔架活动平台大修。寒冬腊月,他们在零下20℃的严寒环境下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夏日酷暑,他们在13层活动平台上挥汗如雨…… “冬天,塔架上风呼呼的,特别冷。”23年党龄的刘阳,回忆平台大修的日日夜夜,记忆深刻。今年端午节,刘阳顾不上回十公里外的家中吃顿团圆饭,从早到晚都忙碌在塔架上,进行平台标高调整,为火箭加注做准备。 塔勤先锋队,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产品进场前,操作手们没有白天黑夜地对改造后的平台进行全面运行检测,确保不留任何问题和隐患。 塔勤指挥、高级工程师张卫红,始终跟大家奋战在一起,工作在最一线。几个月下来,她皮肤晒得比男同志都黝黑,人也瘦了一圈。6月17日,火箭顺利完成一切准备工作,缓缓离开塔架,飞向了深邃浩瀚的太空。大修后的平台经受住了任务的检验,张卫红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加注分队,为了练就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确保在各种突发危险故障面前沉着应对,操作手们穿着15公斤重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持续训练,少则七八个小时,多则十一二个小时,脱下防护服时都能从裤腿中倒出水来,一个个筋疲力竭。 加注技师刘华兵,从事加注工作24年,70余次执行火箭测试和燃料加注任务,每天的训练之余,他还要对错综复杂的所有管道进行检查,他说:“火箭加注使用的燃料是有毒气体,任务中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操作手不仅要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还要十分了解加注任务中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管路。”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0号指挥员邓小军就是一名“80后”的党员。从产品转到发射区之后,他每天都是第一个上岗,最后一个下岗,在测试大厅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任务测试中,他要跟飞船系统、火箭系统、航天员系统等八大系统沟通协调,没有一丝停歇。已经完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邓小军,目前正在为神舟十三号任务作准备。 前几天,吊装分队组织的“写出心中愿望”活动,很多团员都这样写着:我的愿望是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加班最多的是党员,干苦活累活的是党员,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我刚开始不明白,但是工作一段时间我明白了,党员,当然要冲锋在最前线。”团员徐浩由衷地说。 如今,在发射场,团员个个想成为党员,党员个个争当先锋。一面面党旗在发射场高高飘扬,一枚枚党徽在蓝天下熠熠生辉,一个个党员在阵地一线绽放光芒。 来源:我们的太空 奉青玲王明艳 编辑:麻雨洁 作者/来源:我们的太空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