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官场系列合集,点这里查看! 《甘肃官场风云》系列终于完结了,但写这个系列的过程比较艰难,前几篇发出去后,收到很多举报和投诉,只能无奈删除。 不过我依然顶着压力修改了前几篇稿子,大家放心,内容调整不大,只是修改比较敏感的名字,同时恳请大家帮我转发和点在看,希望让更多人能看到。大家能看到,渔夫的努力就没白费。 上一期我们说到,火荣贵的落马,还不足以撼动王三运的根基,因为他还有另一员大将: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这个人可以说是王三运真正的心腹,王三运在兰州的一些项目,有不少都是由虞海燕输送,同时虞海燕也能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可以说,某些事情上两人已经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一直到虞海燕落马前,王三运仍在设法保虞海燕。但纪委严查腐败的力度和决心,令王三运无法翻云覆雨,最终连自己也没能逃过一劫。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先泡一杯茶,吃两块饼干,先把时间回拨到王三运刚来甘肃的年,回头看一看,王三运来甘肃后,做了什么事情,虞海燕又是如何勾结上王三运的。1从黑兰州到兰州蓝一般情况下,每一位履职的官员,都会找一个切入点,官方更愿意称为“工作抓手”。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对于在贵州、四川、福建、安徽四省都任职过的王三运,已然是官场老手了,必然懂得这个道理。王三运来甘肃上班的第一天,他就找到了“抓手”,他表示:“我到甘肃上班第一天就碰上严重雾霾,二三十米外看不清人,整个城市的轮廓都是灰蒙蒙的。办公室很多群众来信,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大气污染太严重。” 兰州的雾霾问题,确实是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王三运找到了不错的切入点,“如何把蓝天还给百姓”。此前兰州的雾霾确实很严重,90年代末《读者文摘》上就有记载,美国卫星在中国上空中看到兰州消失了,美军还以为中国在搞伪装城市的军事计划,结果一调查发现是兰州被雾霾遮住了。虽然这完全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也间接反应了兰州空气污染的严重。不过王三运要治理雾霾,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牵扯到多个部门同时整治、推进,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比如,节能减排,将烧煤改为天然气,定期除尘,把公交车改为新能源等,这些都不是小动作。而这一系列的工作要落实,自然也少不了甘肃本地精英的帮衬。虞海燕虽然是浙江人,但他从90年代就开始在甘肃工作,对当地的情况甚是了解。虽然从履历来看,虞海燕一开始并不是王三运那条线上的,但应该是受到了王三运的器重,否则他在政坛上的各种华丽腾挪,如果没有省委书记的首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虞海燕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王三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调到甘肃,在当地没有任何势力的他,只能“就地取材”。虞海燕也不负王三运的厚望,刚任职兰州市委书记一周,就在现场会上,将环保局长和主管供热的负责人当场撤职,以此拉开兰州“蓝天工程”的序幕。短短三五年的治理,“黑兰州”成功变身“兰州蓝”,兰州稳定退出全国十大空气重污染城市,甚至在城市污染排名中一度跌到了名开外。这个曾经在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在年还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当时也有市民接受采访时称赞兰州:“我们兰州不算富裕城市,但政府的治理雾霾和污染的力度确实令人倾佩,看来兰州的领导是有见识的,知道我们这么偏远的城市要想发展必须先把环境做好。”兰州的蓝天工程一直被认为是王三运主政甘肃时期重大政绩之一,虞海燕立了大功,王三运自然也会在大事小事上尽量帮衬。比如在上篇中提到过,王三运的手下违规提拔亲信到重要部门任职,当时组织部质疑,但王三运却表示:“虞海燕推荐的干部是可靠的,就这么定了。“实际上,虞海燕推荐的那些干部,都是此前虞海燕在酒泉钢铁厂(以下简称酒钢)当董事长时的旧部。这些干部有一个内部称号,叫“酒钢号”队伍。2一百家奴虽然兰州城的雾霾成功被整治,但兰州的“官场雾霾”却愈演愈烈。笼罩兰州官场的第一层雾霾,便是“酒钢号”。酒钢号原本是一趟从酒泉开往兰州的列车,但自从虞海燕担任兰州市委书记后,把一些重要岗位和核心部门的干部弄到党校去学习,然后将自己在酒钢的亲信调到这些部门和岗位。有酒钢老工人透露,早在酒钢时期,虞海燕就发明了类似排斥异己的做法:“他看谁不顺眼,就让谁去挂职学习,然后乘机将自己的亲信提拔上来,等学习的人回来,自己的位置早就被人占了。”也就是说,那些酒钢的干部只要追随虞海燕,就等于坐上了提拔的高速列车。短短几年,虞海燕安插在各个要职的“酒钢号”干部就有近百名,对于这一票人,兰州内部对于他们的评价却褒贬不一:一部分人认为虞海燕有经济头脑和执行力,手段铁腕,酒钢这种竞争性行业的大型国企,干部大多都敢打敢拼。相对于保守的本地干部,兰州更需要他们。但也有人意识到,虞海燕是在兰州搞小圈子,这是虞海燕在兰州官场制造的第二层雾霾。虞海燕上任没多久,就整合了一个督查室,并且,由长期担任虞海燕秘书的金晋哲来主管。金晋哲也是“酒钢号”的人,在虞海燕的任命下,来到兰州担任市委副秘书长一职。而那个所谓的督察室,督促干部是次要的,主要是用来给干部洗脑,灌输效忠观念。金晋哲 据官方通报,有名副县级后备干部,曾被虞海燕的选调,进入督察室“锻炼”。这名后备干部,俨然就像进了传销组织一样,整天在督察室,也不与外界联系。然后,由金晋哲来给他们灌输:要听市委(虞海燕)的话,能到这来的人都是书记关心的,明天能提拔也是书记要认可的。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内部学习资料”:《80后干部学习金秘书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和《为了谁,怎么做,忠诚担当思想汇报》。每个人都要求反复学习这两本书,学完后还要写心得体会和思想汇报。写得好的人,将予以不同程度的推荐提拔重用。写的不好,则让他们反复学、反复写。当然,督察室本身的作用,同样也在发挥。只不过是完全针对那些“不听话”的人,督察室就会对其进行“督察”和“审计”。有些干部本来就有一些小贪小贿,督察室一查一个准,查到后便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而对于清官,虞海燕则会用审计的方式处理。毕竟,审计局长也是虞海燕调来的,想“整人”很容易。除此之外,还有虞海燕的一贯套路,打着“培训”的幌子,将名左右的处级、科级干部进行免职脱岗培训。原本的岗位被腾出后,在短时间内就将76位“督察室出身”的干部,推荐提拔至重要岗位,这样一来,整个甘肃各个部门,基本都有虞海燕培养的亲信,他们就和家奴一样,始终听命于虞海燕。如此所作所为,难怪兰州市委称虞海燕的行为“触目惊心、令人发指”。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时间在督查室工作成为兰州市一批干部的追求目标。因为普通人要被提拔,必须要有一年的基层经验,但如果进了虞海燕的督察室,最快3个月就能上位。当地一名干部讽刺的称:“金晋哲不只是让他们学习讲话,写心得体会和效忠信,还拍照、录像,签订类似浮士德的魔鬼契约。”年9月,金晋哲被派到兰州市七里河区委挂职副书记。此时的金晋哲已经名声鹤起,此前众人眼中的朴实早已不在,现在已然以虞海燕的代言人自居,做事张扬,为人嚣张。虞海燕到了七里河后,也把此前在督察室的学习资料拿出来,试图对全区干部进行“洗脑”。此外,他还插手多个项目工程,兰州坊间关于他的各种桃色传闻不绝于耳。金晋哲的作风如此放荡,虞海燕则对他放任自流。毕竟,金晋哲帮他做了不少事情。虞海燕和不少商人之间的权钱交易,都由金晋哲做中间人。不仅如此,通过那些商人,虞海燕还认识了中纪委的人。3腐蚀纪委有一次,一位和虞海燕关系好的老板来兰州谈事情,同时在场的,还有中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正处级纪检监察员——吴文广。当时,那位老板介绍道:“这是我的朋友,以后你多关照他一下。”实际上,吴文光此前在一些地方与中管干部之间有过密的交往,不仅收受钱财,还利用一些职务暗中帮助一些干部,对抗组织的审查。虞海燕对于结识吴文广非常高兴,他认为如果以后被查,可以利用这层关系。虽然两人相距千里,但后来每次虞海燕到北京开会或出差,都会在北京郊区一个叫玉泉三号的会所,与吴文广碰头。吴文广玉泉三号的投资人之一,是吴文广结交的一个叫巩传海的商人,吴文广经常在这里安排各种饭局吃请,巩传海心甘情愿地为他买单。而巩传海通过吴文广向虞海燕打招呼,顺利介入了兰州市的一些工程项目,一个自来水厂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巩传海的公司其实没有实力去做工程,靠这层关系拿到工程后转给其他企业,从中收取“中介费”数百万元。对于吴文广提出的要求,虞海燕尽量满足。同时也叮嘱他的秘书金晋哲,想方设法和吴文广搞好关系:“吴文广还是比较有用的,认识太高级别的领导没有用,这些具体办事的人才能掌握住你的事情,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拉拢腐蚀他。”有一次,吴文广的一个朋友被关押在兰州。当虞海燕得知这个时期后,便给相关部门做了安排,没过多久那位朋友就被放了出来。实际上,吴文广这个关押在兰州的所谓朋友,是他办案过程中主谈的一名涉案老板。该老板的家人找到吴文广,希望他帮忙捞人,于是他就为该老板取保奔走斡旋,从中收取好处费。吴文广利用虞海燕的权力帮老板们办了事,作为回报,虞海燕也从吴文广那边得到了想要的信息,由于掌握了纪委的内部信息,虞海燕贪污起来更没顾虑,更有底气了。然而,虞海燕和金晋哲的种种行为,已经引发了大量兰州官员的不满,并且此前酒钢的一些被他“整”过的职工干部也参与进来,纷纷加入了举报虞海燕的行列。年,中央巡视组在对甘肃省第一轮巡视中,接到了关于虞海燕的问题举报,但由于举报的内容不够具体,证据也不清晰,纪委决定按照程序对虞海燕进行问询。虞海燕写好回复材料后,还特地找了吴文广这个内行帮他把关,之后再报给中央纪委。不过,虞海燕的提供的材料并没能蒙混过关,纪委决定对他进行初核。不过虞海燕就这次调查胸有成竹,因为吴文广也是初核的工作人员之一。吴文广心里也清楚,一旦虞海燕出事,自己也无法独善其身。于是他想方设法用各种手段去破坏这次初核。于是,吴文广还将需要审查的内容提前向虞海燕、金晋哲等人透露,因为两人有了充分时间提前准备,这次初核纪委无功而返。于是,在巡视结束后,虞海燕有惊无险逃过一劫。然而,当举报人发现举报无果后,并没有善罢甘休。他们收集了更多的证据,势必要扳倒虞海燕。当然虞海燕也不是一般人,这次巡查已经为他敲响了警钟,他深知自己搞小圈子树敌太多,便开始计划扩充自己在纪委的人脉。吴文广只是一名检查员,充其量也只能为自己提供信息,无法直接干预审查。为了安全起见,还需要拉拢更高级别的领导。就在此时,虞海燕的大秘书金晋哲又立功了,他找到了吴文广的领导——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明玉清,并成功行贿。明玉清在纪委机关工作了27年,专管西南、西北地区,可以说是中纪委的老人了。但明玉清并不是“油盐不进”的人,此前一些地方省部级领导干部,甚至上门到明玉清家里送礼,这些人无疑看中的是他手中的执纪审查权。金晋哲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通过吴文广联系上了明玉清。正好,虞海燕想拉拢明玉清,明玉清也想利用虞海燕的权力为经商的儿子在甘肃谋得项目,两人一拍即合。至此,虞海燕认为自己的乌纱帽已经万无一失,便开始更加肆无忌惮的贪腐。然而,虞海燕还是疏忽了,年10月,因为虞海燕没事先交代好,他的一个关联人被抓了。4大势已去这些天,虞海燕因担心自己受牵连,每天都难以入睡。金晋哲在事后回忆道:“虞海燕是恐惧的,他晚上都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果不其然,两个月后中央纪委对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展开调查。此时,虞海燕提前经营好的关系人明玉清开始发挥作用,他不仅向虞海燕通风报信,还帮忙抹平问题,将其线索作了结处理。由于明玉清的干涉,虞海燕又躲过一劫,他也据此认为自己已平安着陆,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在此后的两年,他还一度升任甘肃省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两年间,中央经过暗查,已经让“内鬼”明玉清浮出水面。渐渐地,虞海燕发现自己突然联系不上明玉清,虞海燕开始心神不宁,同时,另一件事则加剧了他的担心: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甘肃开展巡视“回头看”启动。所谓“回头看”,是最gao领导在年提出的:“巡视过的31个省区市,不是一巡视了就完事,要出其不意,杀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感到震慑常在。” 而失联的明玉清,也在年11月1日正式被立案审查。在审查过程中,明玉清很快就说出了和虞海燕的交往。一个月后,金晋哲被中央纪委带走。这一消息,让虞海燕意识到危机真的来了。虞海燕不傻,金晋哲只是正处级,属省管干部,但查他的却是中纪委,此番调查分明是冲着自己来的。不过虞海燕仍然没有放弃对抗,而是准备放手一搏:他开始着手转移家中的贵重物品,联系和自己有利益往来的多名老板,商量对策,统一口径。他把家里跟相关老板的合影都剪碎了之后往马桶里冲,冲的时候把马桶都给堵了。事后虞海燕的妻子交代,他家的桌子上有一排手机,一个老板一个专号。和老板商定口径后,虞海燕又把这些手机用醋浸泡后扔进黄河。为什么要用醋浸泡呢?用醋浸泡,是因为他觉得醋能把手机腐蚀得快一点,以免被捞出来,恢复数据。与手机一同被扔进黄河里的,还有还有砸碎的名贵手表等不少物品。同时,他还在当地找到一名自称在中纪委工作过的退休景茶,叫上妻子一起去“培训”,演练如何对抗调查。(虽然事后证实此人就是一普通退休景茶,虞海燕被骗了)证据销毁的差不多了,口径也准备好了,巡察组也差不多该找到他了。但虞海燕还希望给自己再加一个保险:授意在兰州市公安局的亲信监听纪委巡视组。地方公安监听中央纪委,这明显是铤而走险的行为。然而,虞海燕自己虽聪明,却高估了亲信的能力。有一天,负责监听的亲信监听到巡视组要一份文件,第二天巡视组上门时,赫然发现所需文件已经准备好。还没说要什么文件就已经准备好,这显然又加深了巡察组的怀疑。这还不算完,他他转而通知多名老板外逃,认为这样可以让一些问题查无对证,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不打自招的行为。老板不跑可能还不知道这个人重要,这下好了,跑一个查一个,这一轮下来,虞海燕的问题巡察组基本己完全掌握。于是,在年1月10日,虞海燕被组织审查。尽管这几年来虞海燕机关算尽,但最终这些都毫无意义:虞海燕受贿超万获刑15年、他的大秘书伙同情人共受贿万元,获刑12年、明玉清和吴文广也被调查…虞海燕被查,引发了甘肃官场地震,8名厅局级以上官员落马。更值得注意的是,还有几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纪勋坠入黄河身亡。 兰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刘鸿军从办公室坠亡。 兰州市政协主席俞敬东从兰州市深安黄河大桥处跳黄河溺亡。 甘肃省发改委主任周强跳黄河溺亡。 甘肃省地税局女干部杨某跳楼身亡。 国开行原董事长原董事长夫人和下属一人跳楼一人割腕。 为何那么多官员为了逃避审查居然选择自杀?能有什么把柄比生命还重要?原因我下一期再写,大家可以先在评论区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总之,多名官员自杀,确实保护了一些人,但此时巡察组通过调查虞海燕,也找到了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的违纪的线索。下一期,我们将把目光拉回到王三运本人身上,看看他究竟有哪些利益勾结,以及到底栽倒在什么地方?篇幅有限,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篇细说。写留言/看留言 点亮“在看”,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