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敦煌市文化馆热闹非凡 春节期间,敦煌市文化馆热闹非凡,前来观看第七届敦煌曲子戏大奖赛和非遗展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灯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的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展。 敦煌在历史上曾辉煌无比,是古丝绸路上的贸易中心、是中国古代对外开和放经济文化交流的首座城市。境内不仅保存了多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也保存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非遗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活态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近年来,国家、省市对非遗保护的政策支持、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我市市委、市政府对于非遗保护传承也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和市非遗保护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4项,酒泉市级非遗保护项目52项,敦煌市级非遗保护项目6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酒泉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0人,敦煌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0人。项目总量在全省86个县(市、区)位居前列。目前,非遗中心设有日常工作办公室一个;拥有甘肃省唯一的国家级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程项目平台;建有近平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一个;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33个。非遗中心自成立以来,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己任。在非遗挖掘整理、传承保护、资料编辑、项目申报、宣传展示、对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来,我们又再次征集到非遗线索余条,整理出文字百余万字,图片余张,音视频资料余分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遗数字资源档案。今年,成功完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试点的相关工作,目前,我们已将录制好的敦煌曲子戏条音视频(包括43出经典曲子戏剧目、21个经典唱段和44个曲调曲牌)、1余张图片及文字等资料进行编辑、录入,上传至国家非遗中心。年,为了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市非遗中心配合省文化厅和市文化体育和广播影视局组织实施了《丝路记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展览汇集全省14个市州多个非遗项目,10多件非遗展品,传承人现场制作,活态传承,抢救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的有效结合,在40多天的展演活动中,各市州非遗之花竞相开放,精彩绝伦、高潮迭起,给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各地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为敦煌文化平添了色彩,扎实有序的非遗工作,有力的推进和保护了文化资源。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弘扬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无限魅力,我市正在着力打造以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敦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此项工作的完成定将更加有力的促进我市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敦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将依托“敦煌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核心工作和金字招牌,在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等诸多方面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积极努力,肩负起传承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人类精神家园的千秋重担。敦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恒河沙数,贵如珍宝。敦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继续依托敦煌的人文优势,在非遗保护的路上一如既往,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工作,让民族文化遗产永放光芒、源远流长。TheEnd! 总编辑:赵虎 责任编辑:张慧杰 本期编辑:陈文婕 敦煌市文化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