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专家刘军连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380688.html 李广 西汉名将,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素有“飞将军”美名,先后任中郎、北方太守,未央宫卫尉;数次与匈奴作战,勇猛无敌让匈奴人闻风丧胆,公元前年,漠北之战,李广任前将军,迷失道路,贻误战机,羞辱自杀。 汉文帝时期,匈奴大举入侵汉朝,李广参军作战,善骑射,勇猛无敌,数次斩杀匈奴首级,因功任中郎将,文帝曾对李广说到:“你生不逢时,如果到高祖时期,以你的才能一定可以封万户侯,” 飞将军李广 汉景帝时期,李广任骁骑校尉,跟随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因私自接受梁王刘武大将军印绶,惹得汉景帝刘启动怒,有功不赏,功过相抵。(梁王刘武,刘启同母弟,窦太后最小的儿子,受窦太后专宠,有夺嫡之心),因为李广私自接受梁王印绶,引得景帝反感,此举使李广在汉景帝心中可用度和亲密度大幅降低,也侧面反映出李广不懂为政之道,不懂处理如何君臣关系。 李广调任上古太守时,多次与匈奴作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汉景帝爱其才华,遂下令转调上郡太守,因与匈奴多次正面作战,李广之勇,远近闻名。 李广骑射精湛,家族及子孙、部下无人能敌,曾经误为猛虎,箭簇射进石头,拔不出来,气力可见一斑。 程不识和李广治军对比 程不识治军严明,军规严厉。李广则相反,无严格军规军纪,军政不拘一格。程不识曾说:“李广治军简便易行,然而敌人如果突然进犯,他就无法阻挡了。而他的士卒倒也安逸快乐,都甘心为他拼命。我的军队虽军务繁忙,但敌人也不敢侵犯我。”那时,李广、程不识都是汉朝边郡名将,但匈奴害怕李广的谋略,士兵也大多愿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 两位名将对比,李广治军更加随和一些。 武帝时期,李广参加对匈奴的作战,兵败被捕,假死得以逃脱,因罪当诛,后被免除官职,废为庶人。 一日李广外出狩猎,错过回城时间,归来路过霸陵亭,霸陵亭尉喝醉了酒上前呵斥李广不让通行。李广的随骑说:“这是前任的李将军。”亭尉说:“就是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间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于是就扣留了李广等人,留宿霸陵亭下。过了不久,匈奴进攻汉朝,击败了韩安国的军队。于是皇帝重新启用李广,封他为右北平太守。李广随即请求武帝,准许派遣霸陵亭尉一同前去。到了军中李广就把亭尉杀了,然后向皇帝上书谢罪。 这件事情可以看得出,李广以公报私,气量狭小,非大丈夫所为,也注定他在未来的仕途上走的不会太远。同朝微臣的韩安国因罪入狱,狱中小吏百般羞辱他,韩安国对他说到:“你不担心我死灰复燃?”小吏对答:“即使你死灰复燃,我也能一泡尿把它浇灭了”,后来,韩安国出狱,复任梁国丞相,遇到小吏。还有当朝的前辈兵仙韩信,曾受胯下之辱,飞黄腾达之后,以德报怨,给予曾经羞辱他的人官职。可谓大丈夫,立身处世,胸襟似海。 漠北之战,汉武帝怜惜李广年老,不愿他冒险随行,可李广眼看以前许多部下已经封侯,自己年事已高,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再不建功,有生之年必会抱憾终身,多次请假随军参战。武帝无奈任命他为前将军,与卫青、霍去病一起出征,可惜他在出征中迷失道路,贻误战机,卫青派人询问他原因,李广不堪其辱,拔刀自刎,百姓为之动容。 李广作为常年与匈奴作战的名将,竟然在如此规模的作战中,迷失道路,老马尚且识途,大军出征漠北,他的部队中难道没有提前备好向导?作为多年与匈奴作战的统帅,没有识别道路的本领?而卫青和霍去病却能顺利进军,有所斩获而归,这不单单是运气问题,可能也与李广治军不严,军纪不明有关系。 李广多次战功卓越,部下和身边人,没有比的上他的人,都先后被封侯,只有他到死也没有封侯。李广曾询问星宿家王询原因,王询问李广有没有做过悔恨的事?李广想想说:“我为陇西太守时,羌族人造反,我诱降了他们之后却又杀死了他们。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事。王朔说:“罪过没有比杀已降的人更大了。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了。” 虽然这件事并不是直接原因,可有因必有果,古代战争杀降是最不吉利,也最不得人心的事,李广终身未封侯,冥冥之中也算注定的前因后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为人不善言辞,对待下属宽厚,封赏与士兵同享,为官四十余年,家中未有余财。司马迁称赞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寓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司马迁为了李广和李陵之事,数次直谏,触犯皇帝威严,被处以宫刑,也许只有司马迁这个与李广没有太多交集的人,才是他的知己啊。 司马迁 李广一生育有三子,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三子李敢。 李当户,李广长子,在汉武帝时做过郎官。有一次,韩嫣与汉武帝玩耍时,韩嫣的行为有些放肆不敬,李当户看了很愤怒,上前打跑了韩嫣,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李当户死的比李广早,有一个遗腹子,即李陵。 次子李椒,李广次子,汉武帝时当过郎官,曾任代郡太守,在李广死之前去世了。 三子李敢,李敢:李广之幼子。骠骑校尉霍去病下属。李广死时,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出击匈奴左贤王,力战,夺左贤王鼓旗,斩首甚多,战绩颇丰,因功被赐爵关内侯。李广死第二年,李敢因怀恨父亲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但卫青没有声张。后李敢至到甘泉宫狩猎,霍去病为舅舅卫青出气,射杀李敢,因霍去病为大将军卫青和皇后卫子夫外甥,武帝爱屋及乌,隐瞒此事,对外声称李敢是被鹿撞死。 李敢 孙子:李陵 公元前99年秋,汉武帝派宠幸的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出酒泉,击匈奴右贤王于天山。同时又派李陵率五千步兵出击吸引单于,为李广利的主力部队牵制敌人,结果“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陷入绝境。李陵仰天长叹:‘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当时作为后援的老将路博德耻为李陵后援,坐视不救。李广利又无能之辈,未遇匈奴主力却被打得大败而归。李陵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投降匈奴,后来武帝派去匈奴的使者出使匈奴,回来以后对武帝说谎:李陵为匈奴训练兵马,汉武帝听信谗言,致使李陵家人又被武帝灭族,李陵远在匈奴,听闻噩耗,悲痛欲绝,后汉昭帝即位,辅政大臣霍光遣使匈奴,请求李陵回归汉朝,李陵已在匈奴娶妻生子,因为武帝的独断专行,李陵对汉朝再无挂念,不愿回归,后李陵病逝于匈奴,唯一的一个儿子后来参与匈奴内部政变,被杀,李家自此绝嗣。 李广善骑射,勇猛无畏,这不假,个人能力出类拔萃;但作为统帅,心胸太过狭小,没有容人之量,既然不能容人,宽恕别人的错误,就不能更好的使用各类人才,做不到人尽其才,也就带不好队伍,无法率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了。对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千古名言,也是有其中的道理,真倒是性格决定命运啊,加上自己杀降之事,不知不觉也种下了李家绝嗣的因果。 李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