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个屡见于汉唐史籍的阳关,在唐代以后竟然销声匿迹了。不但名不再见于诗文,甚至在地理上也失去了它的踪迹。据史籍记载,西汉武帝时为抗击匈奴而联络西域,加强了对河西走廊这个战略要地的控制。在公元前年由酒泉郡分置敦煌郡,下辖六县,其一为龙勒。龙勒境内有两座军事重镇,一座是玉门关,从长安出发,由敦煌,出玉门关,经伊吾、鄯善、龟兹、中亚到小亚细亚半岛,为天山北路;另一座是阳关,从长安出发,过阳关,经婼羌、且末、于阗,越葱岭、波斯到小亚细亚半岛,为天山南路,这便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阳关、玉门关分扼天山南北路的咽喉,所以它们在汉代均为都尉治所,设兵驻守。魏晋在阳关置阳关县,唐在汉龙勒故地置寿昌县,阳关还在继续使用。唐代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取道天山南路,东入阳关;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都是阳关是要塞重镇有力的证明。在唐代,阳关几乎成了边陲要塞的代名词。唐诗人李峤诗“边愁离上国,春梦失阳关”,这里的阳关就是泛指边远地方。李商隐诗“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这里的阳关用语双关,可能是曲名也可能是实指。那么,阳关究竟在哪里呢?巴黎藏石室本《沙州图经》残卷记载:阳关“在县西十里,今见毁坏,基迹见存。在玉门关南,因号阳关”。文中的“县”是指唐代的寿昌县治,这里既说明了阳关名称的由来,也指出了阳关的位置。如果再翻检一下《史记?大宛传》,便会发现唐张守节所作《正义》中的两段文字,一段是“玉门关在沙州寿昌县西六里”,另一段是“玉门关在县西北百一十八里”,这两段文字又都引自唐初地理著作《括地志》。据分析考证,前一段文字错把阳关写成玉门关了,《旧唐书?地理志》寿昌县条下“阳关,在县西六里。玉门关,在县西北一百一十八里”的记载可以作为旁证。《沙州图经》和《史记》、《旧唐书》的说法尽管不尽相同,但大体是指现在敦煌县西南一百四十里左右的南湖公社的西隅。那么现在为什么阳关的关城遗址找不到了呢?古代存过在的建筑,放在今天就连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了,这其中的原因至今没人能解释!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