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这是著名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歌曲,真真切切唱出了人们的心声和情怀。

7月14日到16日,我来到山西临汾市大宁县公司山西煤层气项目部,采访这群从玉门石油摇篮走来的钻井队伍,深深的为他们的事迹感染,为他们的故事感动,就让我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大宁县地处山西吕梁山脉的南端,一条不大不小的昕水河穿城而过,逶迤流向远方,小县城显得静谧而温馨,这里群山环绕,垣川交错,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围一圈”的形象比喻,这里山多险石奇,历史源远流长,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小金殿”美誉之称。

山西煤层气项目主要施工区域有:大宁、永和、吉县、安泽,保德、宁夏永利及湖南郴州等地,主要为中石油煤层气公司和华北油田分公司安泽项目提供工程技术服务,最远的施工点郴州多公里,最近的安泽也有多公里,项目部有14名成员,管理着17支自有和合作队伍,承担着“钻、录、定、固”等一体化施工服务。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员分散,给施工和管理带来诸多的困难和考验。

见到项目部经理谭欣利时,他给诉记者倒起了苦水,今年面对疫情和油价下跌的影响,工作量大量缩减,长城钻探和一些民营企业纷纷进入煤层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面对经营、市场、结算等多种困难,头发都白了一大圈,为了克服困难和提高生产效率,我们主要采取问题导向管理方式,打擂台、评先进,对所有的井队分区块按照日进尺、月速度、搬安周期、建井周期等,进行月度考核公示,排名靠前的优先安排井位接替,优先搬家等奖励,排名靠后的进行末位淘汰,起到奖勤罚懒的激励作用,还调动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深入一线井队,早上参加完晨会后,我随主管HSE监督中心莫鹏到永和县边远井队去采访,七月的山西大地,到外葱葱茏茏,沿途风光无限……汽车从省道、县道、乡道、村村通公路的窄小小泥道,再转入尘土飞扬的土路,山路蜿蜒,道路崎岖,这里的地形地貌主要由塬、梁、峁、沟、塬等独特地貌组成,千百万年风雨的冲刷,黄土高原被分割破碎形成了无数蜿蜒曲折的沟壑和山梁,造就了眼前苍茫厚重、古老深情、充满史诗般神奇的神奇土地。

汽车从一个塬上转到另一个塬上,通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从山顶盘旋而下,九曲十八弯,再转入另一个塬上,每天坐车都是一项极大的考验,五脏六腑都要颠簸出来,5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近2个小时,早上10点钟,我们赶到了位于永和县交口乡耳庄村大吉24-2H井,井架矗立在一个二面环山的凹陷里,井场上各种标识清晰明了,土粉、重晶石等各种化原料码放整齐,做到下铺上盖,井场作业危险区、人行通道都有明确的HSE标识,现场作业人员忙碌着起下钻作业。副队长李文康介绍说:我们队从去年七月份到山西后,已经打了三口井,目前这口井打到米,该井的难点是这口井像个钩子一样的造型,井眼不光滑、后期携砂困难,水平段较长,我们采取先降斜再增斜的办法,保证这口井顺利完钻。

“这口气井属于一级风险生产井,为保证这口井的安全施工,我们采取‘5+1’工作法,即每班巡查5次,营区巡查1次,按照HSE监督手册和岗位责任制内容,抓住关键工序,关键接点,做好特种工况、大型搬家、固井作业的旁站监督,做好井控装置的巡检,查出不符合项,开据整改通知单,督促井队提高现场管理水平。”HSE监督中心杜发庆说。

中午在井队匆匆吃过午饭,我们又赶往下一口井,沿途放眼望去,山峦重叠,每座山峦的向阳处,都会有星星点点的民居隐居在山凹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汽车在村村通公路上飞弛,进入峁、梁、沟、壑,车在陡峭山间迂回,身体不受控制地随着在车子上下左右摆动,就像坐在一艘颠簸的小船上,左右摇晃,时不时还要上下跳跃,如过山车一般,五脏六腑都像要出来,一个多小时后,大吉-平23-1H井高耸的井架映入眼睑,这口井部署在大宁县徐家垛乡古镇村附近的一块平平坦的塬上,登高望远,苍山茫茫,黄河像一条飘飞的彩带蜿蜒南流,将山西和陕西分为东西两半,轰鸣的钻机打破着千年的沉寂,井场上员工们正在忙碌。见到队长朱新民时,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作为公司勇闯市场先锋人物,年12月就开始到宁夏灵武市红探1井创市场,该井井身结构呈“S”型,存在着直-增-稳-降-直五段制难点,这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井型,甲方下达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硬性指标,该井属风险探井,可参考邻井资料较少,我们摸索着螺杆加光钻铤复合钻进增斜,快速穿过刘家沟,在没有渗漏的情况下,逐步提泥浆比重,终于打成了集团公司这口高难度度风险探井,为公司自营队伍进军外部市场创造了良好开端。

THESUMMERTRAVEL

从年8月5日转战山西大宁后,我们连续打了4口井,口口打成,见到效益。谈到这里施工的最大困难时,朱新民说“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银、天无三日晴”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这里山大沟深坡陡,道路崎岖,一道梁接着一道梁、一道湾接着一道湾、一道坡接着一道坡,黄土湿陷,各种生产物资运输困难,遇上雨雪天气,只能着急上火。7月12日,连续下了几天雨,道路泥泞,车辆无法到达井场,运送“粮草”的车辆半路爬窝,我们只好发动全队人员趟着泥泞人拉肩扛,翻山越岭来回近8公里从康里村把米面油菜背了回来,才解决了吃饭问题。

谈到最难忘的事时,副队长陈多锐说在上口井施工时,污水池由于修的太直,没有形成坡度,造成近20米的跨塌,修不好影响开钻工期,我们全队人发扬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用袋子装土、防渗膜铺,从早上6点,直干到第二天临晨3点,整整21个小时,累的每个人都快脱虚了,第二天有影响开钻井工期。

生活的苦和累默默承受,工作上的艰辛更是千言万语难以道尽,郭长明是项目部主管钻井技术、合同、结算的副经理,脸上总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他是这个项目部的元老级人物,从项目初建的三四个人,一二部钻机,发展到最多时的37部钻机的规模,这期间饱含了他多少艰辛的负出和汗水,至于个人问题,项目部工作头绪多,工作繁杂,也抽不出时间;潘有福,进入知天命的年龄,主管着合同、结算、调度和资质等,工作繁锁、头续多,一岗多责,颈椎病、腰椎病犯了好多次,也没有时间去看一下,最使他忧心的是去年父亲去逝自已都没有见上最后一面,奔丧在家只呆了5天就边忙赶往项目部上班,现在说起来全都是伤心泪;高辉,钻井队队长,谈到最深的体会就是难干、难干,一切都得靠自己,这里山大沟深,信号不好,连导航都困难,送物资配件的车辆好几次都迷失了方向。

MADRID0,35∈

POSTALSEVICESTAMP

项目部每个人身上都有为之动容的故事,梁冬梅是一名生活管理员,她心细如发,工作勤勤恳恳,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刚好春节休假在酒泉和家人团圆,因疫情的影响,一时半刻也回不了山西项目上班,这让她心急如焚,更让她多了一份牵挂和操心,她只能通过电话询问在项目部及周边几个井队坚守的服务人员食品安全状况,她联系项目部采购和使用红外测温计、口罩、消毒液,对进出人员一律登记、测温,让服务人员戴好口罩、护目镜、穿好工服,多喝热水,注意自身防护,井队运送的蔬菜物资,她都让司机把蓬布盖好,防止灰尘落入。她还是个孝子,对90多岁的婆婆照顾细致入微,得到邻里们的好评;莫鹏主管HSE监督中心的全部工作,他先后在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工作过8年,队长也当了15年多,谈到民营井队的管理时,关键是要做好帮扶工作,多沟通、多交流,手把手的教,赴下身子一块干,从理念的培训,应知应会的操作等入,逐步提高,实现互利双赢。

钻井队年纪最小的丁长辉,中等个头,身材壮实,黝黑面庞,憨厚忠诚,说起话来粗犷而带有磁性,一看就是一个标准的钻井工人。他介绍说,站在黄土高原上向远眺望,会看到星星点点的石油钻塔屹立在远处的山梁之上,蜿蜒崎岖的路将这些钻塔穿在一起,隔山相望就要走上很久,公司工作区域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战线长,从玉门到外部项目打井,争取打好每一口井,干好每项工程,打出自己的品牌,为我们公司争光。

北京实在太热了,我希望回非洲19:25

              再这样下去,我和烤肉就差一撮孜然了我再强调一次我不是

MADRID0,35∈

POSTALSEVICESTAMP

钻井人的辛苦是毋庸置疑的,可作为公司勇闯市场的先锋,就注定了风险与回报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有了工作量,速度和质量有了保证,苦点、累点,我们心甘情愿,市场搏击,效益本身就是靠拼搏换来的。市场发展理念告诉我们,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走出自己狭小的天地、走向市场,以至于走向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积攒后劲,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

一样的日子,不一样的感受。单调、枯燥的工作习惯了,也就变得习惯和麻木了。每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的日子每天重复,一样的时光,不一样的感受。辞别父母、娇妻爱子,为了心中的理想和钻井事业,他们义无反顾的踏上了远离故乡的土地,甚至于孩子入学、升学、妻子头痛脑热,父母体弱多病等都无无暇顾及,具体困难总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只是没有人愿意放下手中的工作,在外部项目的日子里,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早已经司空见惯。

夏季

SUMMER

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情感,在采访中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也从不敢偷懒,怕我笨拙的笔写不好他们精彩故事。一项项业绩的崛起,浸透着多少石油儿女的心血,相思在这里沉淀,理想在这里升华,汗水在这里汇入河流,流淌到远方。苦也说不出苦、甜也说不出甜,绷紧的日子当弓弦,我们一次次走向大荒原,走向那片天,任凭泪水噙满了眼眶,思念无尽地回荡,汗水湿透了衣裳,脚印布满了的沧桑,岁月不居、时光如流,跟着钻塔走了多少年,眼前的荒原总是看不完,青春不朽,岁月不朽,钻塔竖起我们的追求,家在梦里,家在思念里,家在幸福的奋斗……那里有石油,那里就是我的家,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石油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艰苦奋斗,为祖国的能源安全贡献力量,他们将最美的青春留给了荒原。

一路涉足、一路留恋、一路回望,当采访结束,我离开这群充满活力的石油钻井兄弟们时,内心被深深感染,这支从石油摇篮、铁人故乡走出来的队伍,正是用自己的行动弘扬着铁人精神,书写着自己壮美的青春。

图文编辑:张惠林

信息审核:齐军

员工自己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