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黄渠镇最偏远的村子芭子场,由于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程度高,村党总支为增加农民收入,瞄准了养羊和外出务工两条路子。 芭子场村滩多地广,打造“特色养殖村”潜力巨大。但是群众也有顾虑,一下子家家户户养羊,卖不出去咋办?谁来组织销售? 为此,村党总支书记赵富红四处筹集资金,成立敦煌市康牧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吸收15户养殖户加入,建成标准化养殖场,养殖暖棚面积多平方米,青贮窖多立方米,养殖规模达只以上。 最初,养殖场主要饲养土山羊,但由于土山羊产羔率低,赵富红在深入考察后,又带头转为养殖多胎的小尾寒羊。目前,户均养羊只,年收入5万元左右。 党员带路、群众上路。村民看到了生态养殖的好处,尝到了养羊的甜头,芭子场村的养殖路才越走越宽。 如今,芭子场村3组打造了占地亩的黄渠镇现代农业养殖示范园区,建成标准化养殖场9个,其中,只以上规模化养殖场1个,配套设置了园区办公室、检验检疫室、党员活动室和羊文化博物馆。同时,评选出党员养殖示范户3户。在党员示范户的带动下,全村建成养殖示范小区3个,肉羊存栏量多只,养殖大户56户。 芭子场村1组村民魏有刚家庭贫困,于年被认定为精准扶贫户。帮扶单位了解相关情况后,为他家送去了5只羊,并让他参加各类养殖培训,提升养殖技能。同时,镇村又为他协调申请了5万元贴息贷款,解决了他的资金难题。如今,魏有刚将养殖的多只羊多批分栏养殖,定期进行防疫,逐步变粗放型养殖为精细化养殖。由于他家的羊肉质鲜美,销路也越来越火,魏有刚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羊大户。 “村民把地租给合作社,一亩地一年就能收租金元。此外,他们还给合作社打工,一天又挣多元,收入上了‘双保险’。”芭子场村林场党员董耿武说。 今年,董耿武流转了亩土地,并种植了葡萄、蜜瓜、红枸杞。“从目前来看,今年亩均收入在元左右。”董耿武乐呵呵地说。 为加快群众增收步伐,芭子场村党总支推行了“党支部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目前,该村土地流转面积达亩,实现劳务输转多人,人均增收多元。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