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近年来,酒泉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索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和整体性保护原则,不断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酒泉市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相关知识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广泛发动群众提供普查线索,强化群众保护意识,积极参与普查工作,营造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省级45个、市级个、县级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3人、省级26人、市级人、县级人。对具有酒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基本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名录,达到了分级保护的目的。

酒泉市重视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工程,运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全面、真实、系统、翔实地记录保存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通过完整保存项目的核心技艺,保护项目传承的“基因密码”。结合甘肃非遗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健全酒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记录、建档及调查信息共享机制。

酒泉市充分认识传承人是非遗保护传承的主体和动力源泉,全力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展示交流等活动,努力为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创造有利条件。至目前,共争取到位国家级、省级传承人补助资金19.5万元。酒泉市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年,通过积极协调争取,由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甘肃非遗职业教育集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被成功纳入年度全省非遗研培计划参与院校之一,通过抢占先机,探索现代学徒制,积极推进非遗职业教育,全力推动非遗人才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酒泉市积极探索“非遗+”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教育”“非遗+节会”等模式,实现跨界融合,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方式。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突出作用,推荐肃州区马记手工空心挂面工坊、敦煌莫高里工匠村(敦煌彩塑制作技艺)申报认定为年度省级非遗工坊。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助力文旅融合,为非遗活态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酒泉市还全力争取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及时了解项目资金补助导向,有针对性地筛选上报项目,提高了争取项目资金的成功率。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衔接,让上级部门了解酒泉市非遗工作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争取对酒泉市非遗工作的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