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青海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3&id=268403

今天是大年初一,相信有很多喜欢喝酒的朋友都已经在摩拳擦掌,准备在今后的几天里痛痛快快地畅饮一番。但凡事有喜必有忧,对嗜酒的人而言,酒是天下最美妙的东西,是让人甘之如饴的灵泉甘露;而对他们的亲人而言,酒则是害人的毒药,象征着无数的疾病。总之在不同的人眼中,酒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恶魔。

但不管世人如何评说,酒还是静静地躺在杯中,清如水,明如镜,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而当清香入口,又有什么人可以分辨得出今夕是何夕呢?所以说酒无善恶,唯饮者自珍,微醺才是饮酒的最高境界。但是在新年期间,如果你的亲人坚持让你滴酒不沾的话,那么不妨给他念念下面这首诗,或许他会改变主意!

月下独酌李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不用介绍了,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酒鬼。在对酒的痴迷上,或许有人能与他并驾齐驱(如刘伶),但绝对没有人可以超越他。

而《月下独酌》一共有四首,本诗则是其中的第二首。月下花有影,唯我空举杯。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李白是如何用诗歌醉倒众生的!

在诗歌开头,李白就向世人表达出“人皆爱酒”这个观点,并找来了两位强有力的证人,即“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酒星,即酒旗星,指的是古人对某颗星星的称呼,在《晋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而“酒泉”则是指汉朝的酒泉郡(在现今甘肃省境内),据说该处有一眼味道像酒一样的泉水,因而得名。

天地无疑是人世间最早,最大,最尊崇的两个存在,并为世人创造了唯一的生存空间。而酒星在天,酒泉在地,李白通过不容置疑的事实为自己的理论找到了最强有力的证据。于是他为天下所有的酒友发出了一声欢呼,“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是呀,连天地都对美酒情有独钟,又何况是一个人哪!

在肯定了天地皆爱酒的事实后,李白又进一步发表了自己的伟论,“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古代的酒都是米酒,所以酒里有米渣滓。而本句中的“清比圣”和“浊如贤”就是指把过滤后的酒比作圣人,把没过滤的浊酒比作贤士。这个比喻并非李白的创新,而是三国名士徐邈的杰作。李白借助这个比喻,把读书人心中的偶像——圣贤也请了出来,作为自己理论的支持者。

既然酒就等同于圣贤,那么包括李白在内的读书人,又怎么可以违背圣贤的教诲,放弃杯中物呢?更何况饮酒后飘飘若仙的感觉难道不好吗?在这两句诗中,李白进一步阐述了酒的好处。

在肯定了爱酒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之后,李白做了一个总结,即“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句中的“大道”和“自然”都是指人世中的至理,而李白则认为喝酒是可以领悟人生至理的一个途径。其中的“三杯”与“一斗”并不是指实数,只是虚言说喝到一定程度,所以说,诸位读者喝酒须谨慎,千万别过量!

接下来,李白用对比把嗜酒者和普通人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是得到“酒中趣”醉客,一边没有体会到乐趣的清醒者,而勿传的说法既让两个阵营泾渭分明,又刻画出李白这个醉酒者的风趣与幽默。

静阅闲话

纵观全诗,这是一首酒的赞歌,是李白推广全民饮酒的一篇宣言。首先他先用天地这两个最古老的事物来做代言人,表达出自己内心对美酒的喜爱。接着又借助典故,用圣贤的名义再次点明了饮酒的必要性,而“何必求神仙”则形象地刻画出酒后微醺时飘飘若仙的感觉,使喝酒的好处跃然纸上。

而在结尾,他一边肯定酒的作用,可以让人顿悟开窍;一边又故作神秘地让人不要四处宣扬饮酒的乐趣,使嗜酒者和清醒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诗歌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了帷幕。最后,恭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以酒会友,心想事成!

参考资料《全唐诗》《晋书》《三国志》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