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拥有核武器就不怕他国的核讹诈

没有原子弹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核武器是国之重器,是国家非常规武力震慑的必备条件,拥有核武器就不怕他国的核讹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交的筹码和硬度。早在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会议,就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毛主席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两弹一星元勋

中国的核武之路走的并不平坦,开始希望依靠苏联老大哥,但随着中苏关系走向紧张,只能依靠独立自主。茫茫西北大漠,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隐姓埋名,开展科研攻关;数以万计的解放军战士为研制工作提供安全、后勤保障,全国更是组织大协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进行统一调度,解决了研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原子弹、氢弹、卫星等技术难题相继被攻破,回望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道路,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两弹一星的成功,中国就不能算得上是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国也无法实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奇迹。

苏联遗产SS-18撒旦依然是俄罗斯与西方叫板的底气

两弹元勋

邓稼先

因为是放射性物质,核武器研发、生产过程中充满危险。戈尔巴乔夫就表示苏联威力最大的SS-18洲际导弹爆炸辐射量超过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如此高剂量,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二战后,加拿大核物理学家路易斯·斯洛廷博士主持了本国原子弹引爆临界的试验工作。年5月21日,试验中意外突然发生,拨动钚半球的改锥突然滑动,两个钚半球合在了一起,超过临界质量并发出蓝光,在发生裂变反应之际,路易斯·斯洛廷用双手把它们分开。只因一个小小的失误,斯洛廷受到过量辐射,9天后就去世了;他虽然也有一定责任,但危急关头果断勇敢、舍身取义,保全了实验室同伴的生命,受到了加拿大政府表彰。

十万军扎根戈壁,一颗心志在太空

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工作长期处于保密状态,即使有人为国献身也很难为大家知晓。长期领导“两弹一星”工作的聂荣臻元帅去世后将骨灰撒放在八宝山公墓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烈士陵园。东风烈士陵园始建于二十世纪60年代初;年中心组建30周年时,重新规划整修。除聂荣臻元帅,这里还安葬着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献身的名英烈,象征扎根戈壁、志在航天的纪念碑是这些英烈一生最好的写照。为核武器献身的英烈中,最知名的当属两弹元勋邓稼先。年,在一次投放氢弹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氢弹直接坠地。邓稼先为获得第一手资料,马上赶到现场,冒着核辐射的威胁检查相关机构的损坏状况。但因弹壳破损,核材料裸露在外,邓稼先受到了大剂量的辐射。

年邓稼先(左)寻回未爆的核武器弹头用照片给自己留下“纪念”

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辐射尘涵盖了大面积区域。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超过广岛的原子弹的倍。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之后只有年的日本福岛)。因核辐射严重,切尔诺贝利城被废弃,形同鬼城。事故现场,核辐射剂量惊人,连参与救援的机器人都因电路板辐射过量,损坏失控;到反应堆顶部抢修的后备军人身着重达26-30公斤的防护服(用铅包覆),每次也只能上阵2-3分钟,辐射特别高的地方只能待上几十秒。在这场核灾难中,经历事故的32人很快死亡;参与现场抢救的50万人里27万人患癌,其中9.3万人死于癌症。核辐射悄然无踪,却杀人于无形。那些存活了很多年的“清理人”被医生称为切尔诺贝利症候群,他们心脏、胃、肝脏、肾脏、神经系统都出现问题,整个身体苦于辐射造成新陈代谢的变化。

切尔诺贝利成为废城

80年代原本是邓稼先事业突飞猛进的时刻:年,邓稼先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他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年,他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但此时,被辐射激活的癌细胞已经没有给他留下多少时间,年夏,邓稼先因直肠癌晚期住院治疗,住院的天里,他接受3次手术,止痛的杜冷丁从每天一针发展到一小时一针,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享年只有62岁。

这些年,有民间人士因事故遭受过量辐射的新闻屡见报端,如一东北小伙不幸捡到遗失的放射源,全身受到2.9西弗/希沃特照射(正常标准是0.5),右腿最大吸收量甚至达到了西弗/希沃特。他在北京接受了持续3年的治疗,期间经历了7次大手术,小手术无数,“哪里病变切哪里”,他被依次截去了双腿,左手前臂,右手除了中指完整,其它指关节也被截去。

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

机电长孟昭旭

解决了原子弹、氢弹,就要解决投送的问题。在所有核反击手段中,战略核潜艇发射洲际核导弹是最出其不意、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毛主席就说过:“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并指示“自力更生,大力协作,办好这件事”。终于,在年底,中国第一艘(攻击)核潜艇“长征1号”下水(艇),年建军节加入北海舰队服役(如今已退役在青岛海军博物馆作为展品展出)。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更为曲折一些,年开工建造,年春节前下水,年8月交付,年服役。年9月,成功进行了水下发射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试验。

海基核力量是二次核反击的中坚

正常情况下,核潜艇辐射防护水平是安全的,每艘艇上都有专职剂量兵,对可能存在辐射的舱室进行测量,推算可进入工作时间,不允许超过标准,核潜艇兵还会定期体检和疗养。可作为复杂的工业产品,工作环境恶劣的潜艇是容易出故障的。一旦出了问题,在潜艇这种水下密闭、高压、狭窄的空间中,陆地核设施的应急预案和抢修手段都会失效,小问题容易放大成大问题。在人类探索、利用核能的几十年间,出现事故最多的地方就是核潜艇。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为了守护核安全,就必须有人挺身而出,牺牲健康或生命。

也许是K-19艇员最后一张合影

国外最著名的潜艇核泄漏事故当属苏联海军K-19号核潜艇,还被拍成电影《K-19寡妇制造者》。K-19是苏联H级核潜艇首艇,按苏联海军惯例,下水时要将一瓶香槟砸向潜艇,遗憾的是香槟瓶被完整无损地弹开,这种“凶兆”也成为K-19服役30年厄运不断的开端。年7月4日,K-19号潜行到北大西洋接近南格林兰岛的海域准备进行发射训练。核反应堆主循环泵和辅循环泵发生卡死,反应区温度急速升高;更不幸的是无线电系统发生电器故障,他们无法联络本部寻求救援。反应堆温度很快超过度,已达到反应棒的熔点,使得反应进一步加剧。为控制局面,艇长和艇员一致决定组成抢救小组,潜入反应堆舱,切断空气调整阀门,焊接冷却水供应管,形成应急冷却系统,给反应堆强制降温。得益于这些英雄不顾安危地抢修,反应堆逐渐得到控制。事故发生后,7人在2周内去世,1名上尉在1个月内去世;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又有22名艇员离世。这些英雄死后被装入特制的铅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和纪念,直到苏联解体才公诸于世。年2月1日,戈尔巴乔夫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提议将这次事件发生时所有K-19上船员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们在这次事故中成功避免了一场潜在核战争。在之后的岁月中,倒霉的K-19号潜艇还遭遇过水下相撞、火灾等事故,终于在年退役。

如今子承父业

在中国某海军基地的广场上,矗立着一位英雄的雕像,他就是“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机电长孟昭旭。一次,某核潜艇执行远航任务时,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发故障,孟昭旭明知反应堆舱内存在放射性物质,第一个冲进堆舱,很快确定故障部位,时限到了(控制辐射量),考虑其他战友接手需要重新熟悉,他不顾舱外催促,毅然把危险留给自己,一鼓作气排除故障。因辐射过量,45岁那年,孟昭旭永远倒下了,临终前,他表示无怨无悔、死而无憾,还叮嘱儿子长大后到核潜艇部队服役,完成自己未竟事业。

长征六号弹道导弹核潜艇

不管是邓稼先这样的科学家,还是孟昭旭这样的军人,他们为中国的核武器、核潜艇事业奉献了青春和汗水,甚至奉献了生命。如网络名言,“哪来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光阴荏苒,随着历史谜团的散开,相信更多英雄的事迹会被我们所知晓,或者被搬上诸如《我和我的祖国》等影视作品,老一辈科学家、建设者的光辉事迹应该永存世间!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